2015年9月27日,卡城华人基督教福禾堂举行建堂14周年感恩崇拜,洪光良牧师以《十四之歌》为题,分享圣经中和“十四”有关的事事物物,希望可以鼓励弟兄姐妹坚固信心和帮助我们试试反省自己的表现。
读经
(一)赛三十六1
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
(二)赛三十七36-38
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
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Nisroch)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三)太一17
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小引
感谢上帝的恩待和带领,今天福禾堂已经足足十四岁了。
在时间长河中,“十四年”并不算长,但对福禾堂而言,却是一个比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艰难得多的行程。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既有从埃及刼掠而来的大量财物和牲畜,还有大批的能打仗的军队,更有拿着上帝大能的仗的摩西在率领。可是这一切都是我们所缺乏的。不过,值得感恩的是:和以色列人一样,上帝同样也在我们中间,以大能和慈爱的手带领着、供给着、栽培着我们。所以,我们更加要对天父感恩。
《圣经》中不乏和“十四”这个数字有关的事事物物,其间不少还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兹举其荦荦大者数则作为参照,庶几可以鼓励我们坚固信心和帮助我们时时反省自己的表现。
一、自立之歌雅各的十四年(创三十一41)
这是圣经里第一个和“十四”年有直接关系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在巴旦亚兰和拉班相处的情节。为了爱情,雅各甘心情愿替拉班干了七年活,结果却受了拉班的欺骗,娶到的并非心目中的美人。但雅各并未气馁,另外又替拉班再干七年活,终于赢得美人归。两个七年不就是十四年吗。
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曲折,表面上只是反映狡诈的人遇到更狡诈的对手而已;但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所反映的道理就很有意义了。因为其中强调的不单是上帝的帮助,也是人努力劳动所得的奖赏。不但是雅各对爱情的执着,更是雅各的自强和自立。所以,对雅各来说,这个十四年,无异就是自立和自强之歌。
二、打扫之歌出埃及路上的第十四站(民三十三18)
根据《民数记》三十三章的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全程一共是四十二站,这四十二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4x3)。所以,从第一站的“疏割”(Succoth意为牲口围栏)到第十四站的“利提玛”(Rithmah,意为罗腾树或用树枝扎成的扫帚)刚好是第一个阶段的结束。。
圣经告诉我们,离开埃及不久,以色列人就开始一再犯错了。因此,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试错除误的初始阶段。如今已经到了总结和扫除污秽的时候了。经过利提玛的“打扫”之后,接下来才是第二阶段的开始。
因此,接下来的各站如“临门帕烈”(Rimmon-parez绽开的石榴)、“立拿”(Libnah洁白)、“勒撒”(露水、滋润)、“希基拉他”(集会)、沙斐山(Shapher牧羊人、光明、美善)等等,单看各站名字的含义,就已知道各站都具备积极的意义了。
三、靠耶和华得胜之歌(赛三十六1,三十七6)
希西家是犹大国一位贤明的君王,其父亚哈斯虽然多行不义,他自己却多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亊;例如重开圣殿的门,拆毁全国的邱坛,恢复节期对上帝的敬拜等等。因而得到上帝的多方怜悯和救助。例如医其顽疾、延其寿命、使其打败强敌、赐其智慧兴建水利等等。又赐他极高的文学造诣(箴二十五1),有学者还认为《诗篇》119篇就是他的作品。然而,今天最引人入胜的事,却是发生在主前701(?)年当其登基后第十四年的事。当时的国际恶霸亚述王西拿基立起来侵凌犹大国,攻占不少坚固城,并且派遣大军围困圣城耶路撒冷,谩骂希西家和耶和华。但希西家不为所动,坚定倚靠耶和华;终于得到上帝的拯救。耶和华差遣先知以赛亚为他宣告出人意表的预言。一夜之间令耶路撒冷城外留下十八万五千具亚述官兵的尸体。不但解了耶京之围,也令西拿基立不得不怆惶逃回尼尼微。某日,当其到鹰首人身的战神尼斯洛(Nisroch)庙里叩拜的时候,竟然死在自己一双儿子的刀下。
读了希西家的这段历史,令人不得不为圣经中的这个“第十四年”俯伏感恩。原来,即使四围尽是恶人强敌,专心倚靠耶和华的人,终必得胜。所以,这个十四之歌便是靠耶和华得胜之歌。
四、靠耶稣基督得赎之歌(太一17)
中国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以色列人以四十年为“一代”。在新约圣经中,首次重复出现“十四”这个数字的地方是在《马太福音》第一章第十七节,圣经云:“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这里把一千多年的历史浓缩为三个“十四代”和突出三个主角。其中却故意漏掉了几代,说明它并非按历史事实的算法,故须照灵意来理悟。就是信心、政权和救赎。然而一切都须归结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因为三个十四代正好代表旧约犹太人的三个时期:就是列祖、君王与败落。更因为圣经提到在未有亚伯拉罕之先基督就已经存在,故知这三个“十四代”的前提和结论都是指向基督。对基督徒来说,这三个十四代的意义,也让我们联想到基督徒的三层经历:就是由初信时的火热到人性的堕落(从亚伯拉罕到大卫);政权的得失和灵性的败坏(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基督的降临和人性的救赎(从迁至巴比伦到基督)。所以,以犹太人为中心的救恩史到耶稣基督便终结了,接下来便是以耶稣基督为新纪元的全人类救恩史的开始。保罗因此承认:上帝不单是犹太人的上帝,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切外邦人的上帝(罗三29-30)。这样,耶稣家谱中三个“十四代”,无疑可以视之为我们的得赎之歌。
五、苦路十四站
到过耶路撒冷的人,若从狮子门进入老城区,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用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和英文写着“Via Dolorosa”字样的牌子, 相传这里就是耶稣苦路十四站的开始。
苦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十四世纪,直到十八世纪才正式定型。但全程共分为十四站的苦路其实并不符合圣经的记载,和考古背景也不完全吻合。但人们因为震撼于耶稣的无辜牺牲,也就不予深究而深信不疑了。这十四站分别是:
第1站:安东尼堡:彼拉多审判主耶稣(可十五6-20的地方,现时是在一所亚拉伯学校之内。
第2站:即圣经所称的铺华石处:耶稣就是在这里背起他的十架出发(约十九17)。
第3站:因十字架沉重,主耶稣首次在这里跌倒。
第4站:马利亚遇见耶稣之后跌倒在地。
第5站:古利奈人西门被迫在这里为主背负十字架(可十五21)。
第6站:一个名叫维罗妮卡(Veronica)的少女为主抹去汗血,她的手巾却印上了耶稣的形像,拉丁文的vera icon,即“真形象”,由此引伸出Veronica来。但
这一站是从中世纪传说加插的。
第7站:主耶稣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第8站:主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妇女说话的地方(路廿三27-31)。
第9站:主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
第10站:髑髅地:主的衣服被剥去(可十五24)。
第11站:髑髅地:主被钉上十字架(可十五24)。
第12站:髑髅地:主死在十架上(可十五37)
第13站:髑髅地:主的尸体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可十五46),之后被放在“行膏抹礼的石板”(Stone of unction)上。
第14站:髑髅地:主的身体被安葬在亚利马太人约瑟的新坟墓里(可十五46),该处即今日圣墓堂的中心,称为圆顶大厅当中的“小房子”(edicule)。不过从第12至14这三站其实都在同一个房子里,只是出现在不同方向罢了。
不管苦路十四站的确实地标是否正确,都实实在在无改主耶稣为我们受苦受死的事实。所以,每当看到世界各地游客或朝圣者前来拜苦路或模仿耶稣背着十字架行走苦路的时候,我都能理解;何况我自己也不止一次行走在这条路上,最近一次,我还在这条苦路上思考过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福禾堂存在的意义。亊实上苦路的终点就是十字架、就是复活、就是“成了”。所以,这个“十四”的意义,无非就是从苦难到得胜,从死亡到“成了”之歌。
六、小结:伯利恒的“十四芒星”
在伯利恒城主诞堂的地宫地版上,有一颗“十四个芒角的耶稣星”,相传就是当年给东方博士引路的星。有人说“七”是完全的数字,又因为“十四”是“七”的双倍,因而就有双倍完全的意义;有人则说“十四”是纪念捐资修建主诞堂的十四个地方王;更有人说:“十四”是表示“十”(天地之数)加“四”(万物之数)。我却比较相信这是对“十四代”的记念而已。
然而,如果这颗星真是引导三博士寻着圣婴孩的那颗星,那么它就不但是引导外邦人得着救恩的星,而且是和中国很有关系的星了。姑不论《以赛亚书》四十九章12节所说的“秦国”是不是中国,但秦国曾经禁止国人到西方寻星拜星却是不争的事实(《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有:“三十三年……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记载)。
福禾堂作为华人基督徒的微小教会,当然有义务在圣经和中国文化中双向寻找和发掘救恩的连接点。所以,对我们来说,十四芒星不啻就是上帝对中国人展示其美好救恩之星,若然,这个十四之歌无疑就是神州蒙恩、福禾蒙福之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