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声跟老年人讲话他听不见小声却能听见?为何老人会跟孙辈抢吃的?为何退休老干部容易患老年痴呆症?冯珊老师在9月17日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举办的“老年期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讲座中谈到了上述问题。
“大家一起来跺跺脚——”“一起活动活动脚腕——”上午10:15,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副总干事冯珊在讲座正式开始前让大家先活动一下身体,因为一些中老年人刚参加完一个多小时的祷告会。她希望中老年朋友们常常做些如跺脚、活动脚腕、晒后背等简单的健身活动。
“60-65岁是刚步入老年期,还不是老年人。”“老年痴呆症不是那么容易被您得着的,即便一下子忘记了五六件事也是正常的现象。”给现场的七八十位听众服了“定心丸”后,冯珊老师进入分享的主题,她从生理五感、大脑、社会、临终关怀等方面展开分享。
北京崇文门堂内拉着活动的横幅(图:福音时报)
生理五感(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老年人的触觉敏感度降低,因此在洗脚水的温度上子女需要注意,有时水温过高,等到老人感觉到热时脚已经被烫伤了。子女可以像照顾孩子一样,先用手背试好水温再让父母洗脚。
如果你发现年迈的父母走路开始摸索,不要责备他走路慢,他的眼睛可能出问题了,你需要带他看眼科医生。冯老师提醒,晚上关灯看手机对眼睛损伤很大,平时可以做做眼保健操。说到这里,有几个老人配合地揉了揉眼睛。
如果你家有老人,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疑惑:为何大声跟他说话他听不见,跟别人小声说话时他却听见了?冯珊讲到,这是正常现象,老人对于平缓的声音能接受,很大的声音则变为噪音。因此,大声跟老人讲话或者凑到老人耳边大声讲话都是不对的行为。
老人的嗅觉和味觉也退化了,因此给老人做饭是个辛苦的活儿。冯姊妹建议,做饭前询问一下老人的意见,可以给老人单独做一份菜,老人的菜要比年轻人的更软和、更入味。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先把年轻人吃的盛出来,给老人吃的则多煮会儿。
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副总干事冯珊分享(图:福音时报)
大脑(记忆力衰退、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的事,不要给自己消极的暗示,比如我老了、傻了、痴呆了等。冯珊给老年人提出了几个建议:可以把一天要做的事写在一张纸上,做完一件划掉一件,这样会有成就感;或者干脆一天只记住3-5件重要的事,只要把这几件事做好即可。
对于如何应对记忆力衰退的老年人,冯珊建议做子女的要有耐心,当老人问已经告诉他们答案的问题时子女要再告诉他们一遍,可能同一个问题需要重复很多遍,这个只能如此。另外,子女需要知道的是,老年人虽然记忆力减退,但是他们比年轻人更有智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是这个道理。
提到老年痴呆症,冯珊一方面让大家放心,因为这个是小概率,另外也提醒子女留意老年父母的行为,如果有异常行为需及早就医。她分享了两个患老年痴呆症的案例。
一位会六种语言的老人突然不会讲中国话,开始讲起了日语,接着又开始讲法语。因为家人送他就医的时间晚了,已经是中重度老年痴呆,单靠药物已经不行了。另外一位穿着干净的老人每天到垃圾桶把各样的垃圾往家里拿,因为家人发现的早,他只是轻度的老年痴呆,靠药物可以控制。
冯老师讲到,老年痴呆症也称为认知症或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大脑的病变。退休的老干部容易患这种病,因为退休前后的生活反差太大,子女需要帮助这样的父母好好过渡到退休会的生活。
一位姊妹在认真做笔记(图:福音时报)
社会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孤独感)
退休后老人的婚姻关系将经历挑战,这个时期是一个离婚高发期。冯珊认为,退休前人们将许多精力投入在工作中,退休会与老伴相处、碰撞的时间多了,会发现对方许多的缺点,如果处理不好将导致离婚。
这个时期若是能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会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小学、初中的同学,同龄人更能了解彼此。
在亲子关系上,这个时期的老人如同孩子一般,有时甚至会跟孙辈抢吃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用争辩什么,给老人也买一份即可,往往给他买了他不会吃,会给孙子的。因为老年人身体的衰弱,回家探望老人需把握时间,不能让老人累着。
这个时期的老人容易孤独,他们很需要有人倾听。老人会常常回忆几十年前辉煌的岁月,子女表达爱的方式最好就是给他们倾听的耳朵,不用说什么,愿意听他们就很知足了。
分享结束时,几位弟兄姐妹围着冯珊老师问问题(图:福音时报)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不只是给老人最好的医疗设备,有时老人讨厌自己身上插着许多管子,他们更渴望在家里度过最后的岁月。有的子女坚持让老人住在医院,子女的心得到了安慰,老人却在遭罪。这时,帮助老人完成未曾实现的梦想也是很好的关怀方式。
本次分享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分享结束后,七八位弟兄姐妹围着冯珊询问问题、表达感谢,其中有人表示,该分享贴合老人的实际生活,给他们带来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