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在播报国家档案局发布《南京大屠杀档案选粹》第三集时,播放了部分由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所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实景电影,这是1937年他担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时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拍摄的。
画面记录了日军入侵南京城后的种种罪行,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影像。他在影片说明中写道:“数以千计的市民就像这样,用绳子绑着,带到河边、水塘边和开阔的空地,被机关枪、刺刀、步枪甚至手榴弹杀死”。
1946年 ,马吉作为证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陈述了他在南京亲历的种种日军暴行。而他拍摄的这部纪录片,也成为1947年初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大屠杀战犯时,当庭播放的屠城铁证。
另据《辽宁职工报》2012年12月12日09版报道,约翰·马吉1884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担任国际安全区总稽查。目睹日军暴行,马吉感到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痛苦”,他拿起了以前用于拍摄福音传播的贝尔牌16mm家用摄像机,在鼓楼医院一带拍摄纪录片。当时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马吉牧师在影片的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在他拍摄的这些镜头中,日军的坦克和大炮正疯狂地炮击南京城,机关枪正对着成群的市民进行扫射,城内也到处是残垣断壁,以及受日军奸淫的中国妇女,被汽油烧焦的尸体惨不忍睹,街道上、水塘中到处是被日军血腥屠杀的平民。1937年12月21日,马吉在南京鼓楼医院拍摄了许多被日军残害的市民,他们中有些人成了控诉南京大屠杀的证人。
马吉先后拍摄了4盘胶片,总时间为105分钟,这些真实的镜头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有力铁证,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日军为了掩盖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真相,严格限制外籍人士的出入。几经努力,在宁的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教士乔治·菲奇才得到日军的允许,可以乘火车去上海。1938年1月19日,马吉牧师拍摄的一部分胶片由菲奇带到了上海。为了躲避车站日军的检查,菲奇将胶片缝在了驼毛外套的夹层里。正在上海的田伯烈参与了编辑影片的工作,他是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者,并且是最早在国际上的揭露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外人目睹之日军暴行》的作者。他们对影片进行了剪辑,并给影片的各部分加了英文标题。
这部纪录片由上海柯达公司制作了4份拷贝:一部送给了英国“调解联谊会”的女传教士穆里尔·莱斯特小姐;一部给了德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罗森;一部由菲奇带回美国;还有一部辗转送到了美国国会,被存放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据说,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也观看了这部片子,“盟友”日本的兽行令戈培尔都震惊,据说看到那些惨不忍睹的镜头时还呕吐了好几次。
2007年11月初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反诉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日方败诉。审判中有一件重要证据即是马吉拍摄的纪录片,画面中有当时才 8岁的夏淑琴。当年,马吉去了中华门内新路口5号——夏淑琴一家惨遭杀害的现场,用摄影机摄下惨状。
马吉在1941年日美开战后回到美国,继续担任牧师传教。1953年,马吉在美国匹兹堡去世。马吉临死前曾留下这样的遗嘱:“假如再活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1991年8月,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从家中地下室里存放的父亲遗物中,找到了马吉牧师当年拍摄的胶片拷贝和使用的那台16mm摄影机。
2002年10月2日,大卫·马吉将摄影机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该馆 的一件珍贵历史文物。马吉曾经传教的道胜堂教堂,现在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图书馆。同年10月,南京市下关区政府特将其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
相关链接: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发布第三集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实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