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西方人也有很多理论去解释为何要做慈善。社会上普遍流传的观念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经济学上还有理性的经济人分析,这都显示出人应当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那为何在社会上还能出现利他主义呢?甚至有人把公共事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这是为什么?
金锦萍教授一直主张,不要把慈善道德化,也不要高尚化,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可以从事慈善,随时随处都可以做慈善,不只是有裸捐这种方式,慈善可能在别人困难时你给出一个微笑,或者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它就在生活之中。
宗教慈善,它的优势在哪里?2012年,国家宗教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宗教慈善与一般活动还有所区别,为何国家要鼓励呢?目前社会的发展,使得公益慈善必不可少,自然灾害和各种社会事件的发生侵害着社会中的个体。以前觉得政府能包打天下,但事实上政府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当出现很多求助的个体时,政府不可能做到每一件事情,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
而宗教界,似乎在很长时间内是隐身的,看不到什么作为,但每一个宗教,从教义上来说,都要求信徒去爱这个世界,去帮助他人,所以让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正切合了社会需求,同时也是宗教本身的一种正当性的体现。宗教不是为了自己独善其身,尽管独善其身也是一部分,但不仅仅是。
如果让宗教组织去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或者宗教团体并不直接去做,而是成立一个基金会,像爱德基金会那样,或者成立养老院、孤儿院,就是民办非企业这种方式的,这是可以的。所有的就两种形式,一种是宗教组织直接去做,另一种是以信仰为基础的慈善组织,这与一般的慈善组织有何不同,或者优势在哪里呢?北京大学的金教授在江苏省首届公益慈善培训班上,对宗教慈善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1、由于信仰作底,所以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持久力;
信仰的力量,有时是让人叹为观止的。金教授讲到了自己在欧洲旅游的经历,当她看到科隆大教堂时,发现那个教堂的建筑似乎是非人力所能及的,没有信仰建不出来这么好的建筑。同样的,有信仰的团队所具有的凝聚力和持久力不是一般的慈善组织所能比拟的。
2、由于信仰作底,所以资金和志愿者支持更为稳固;
在西方社会,中世纪的时候,一般的信徒都会做十一奉献,他们建立了一些慈善机构,信徒成为里面的义工,去从事一些慈善行为。
3、由于信仰作底,更能以受益人为核心,关注其尊严和心灵;
这次培训活动期间,宗教界人士还亲自去参观了爱德基金会做的一些慈善项目,体验了老人的生活,有信仰的人会更多地以对方为核心,看到他们的心理需求。
4、由于信仰作底,即使没有世俗的透明度要求,也依然具备公信力;
透明度是现在的慈善界非常通用的一个词汇,很多人会要求慈善组织公开善款、接受监督。而作为宗教界慈善组织,即使没有世俗的透明度的要求,他们依然能够自律。宗教是超验的,所以宗教界慈善的信任度会更高。
5、由于信仰作底,慈善与宗教相依,促使慈善更多关注个体命运,关注为苦难所笼罩的不幸个体。
传统的慈善与宗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宗教组织从事慈善,它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宗教与慈善息息相关,这种关联性使宗教界在从事慈善活动时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