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要与不同的文化对话,与文化中的罪对话,而且牧师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文化唯一的盼望是耶稣基督,要用当地文化的语言讲出福音,这就是处境化。”提姆·凯勒牧师近日在香港的一次福音布道大会中谈到了福音的处境化问题,并结合圣经中的例子,告诉牧者福音处境化并不是妥协,并且处境化还是必要的。
某个人不太大方,把精力放在个人财富上,你可能会觉得他贪财,那如果整个文化是贪财的呢?整个文化是物质主义的呢?那么这个贪财就看不见了,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就像不要问一条鱼什么是水一样,因为他就在水里,到处是水。鱼虽然在水里游,但是到处是水,它反而没有知觉。很多时候我们对身处的文化麻木了,所以到了不同的国家,会慢慢看的文化的不同,而单一的文化里很难有这样看见,但是福音需要和不同的文化对话。
现在的城市人口增加,文化多样,欧洲文化强调个人要追求自己的生命,追求个人自由,可能在英国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是在追求如何做一个好人,这种文化的差异就告诉传道者在面对不同的人群展现福音时需要考虑处境化问题。
何为处境化?有的人认为这是妥协的福音,福音不只是满足人想听什么,而是强调圣经真理,是当地人不想听的,处境化一定是圣经的答案回应当地的福音,用他们能懂的方式,听了之后有辩证,感受到福音的能力,尽管听后他们不同意,但是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个就是做到了处境化,这背后提供的是圣经的真理。
比如,在圣经里,哥林多前书1:22-25里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保罗很清楚地说,有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希腊文化认为有价值的是哲学,会强调一些问题然后去思考,而犹太人强调结果,问什么是正确的生活,强调实际智慧并可以在生活中展现出来。保罗看到了这两个文化的不同,并且同时挑战这些文化,希腊人把哲学当成偶像,要有清楚的哲理思想,要做有理性的人,要透过哲学和艺术才能成为好人,要高举知识和学术,要有智慧和能力才能得救。保罗就说不对,救恩是单单信靠十字架,但是希腊人会觉得愚蠢,这不是智慧,所以保罗传的福音不是靠智慧,而是靠耶稣,保罗在这方面挑战希腊人。
犹太人却希望有能力,在今世看见能力,保罗同样讲十字架,告诉犹太人得救不是靠政治性的弥赛亚,而是一个看似软弱、无力的基督,靠着十字架却能施行拯救。保罗用十字架同时挑战了希腊人和犹太人,保罗认识到,他挑战了文化错误,却在肯定某些东西,比如肯定了希腊人追求智慧和犹太人追求能力的心。
十字架怎么是神的智慧呢?神是圣洁的又是慈爱的,神是公义的,没法原谅罪,但他又是慈爱的,要爱罪人,神怎么做到呢?十字架是答案。所以保罗说,希腊人哪,这才是真智慧;他又和犹太人说话,你要能力吗?要一个得胜的弥赛亚吗?你以为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是软弱吗?耶稣如果是一个政治领袖,他兴起一个军队,战胜的最多是犹太人,而他上了十字架,将罪和死亡战胜了,这才是真正的能力。所以保罗用福音的内容挑战并肯定了不同的文化。使徒行传里,保罗传福音的方式和内容不是一样的,有时他和犹太人讲话,有时和异教徒讲话,你会发现他讲的福音内容不一样,所以处境化是合乎圣经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每个文化都有它的不同,有不同的语言,语言在翻译的时候难免有偏差,当你把福音翻译成一个新的语言时,事实上已经和新的文化在对话了,牧师在讲道时,所举的例子也要处境化,这样才能抓住听众的心。
如果你想通过辩论说服某人,他们的文化很注重理性,你通过有逻辑的辩论能和他们很好的沟通,牧师提到了路易斯的书《返璞归真》,他是一个牛津大学的教授,有的人就很难读懂他的书。有的人喜欢个人体验,有的文化强调实际,比如亚洲的文化,佛教强调冥想,佛教徒有点类似希腊人,这些人你要如何让他信福音,你要和他们沟通的方式就不一样。当你和不同的人讲福音时,你已经在处境化了。
如果太过于妥协于某个文化,只讲他们喜欢听的,那这样做确实是妥协的福音,让当地文化阻挡了福音;若传福音的人不愿处境化,那也是传的人用自己的文化阻挡了福音的传播,这两者都让福音妥协了。
如何让福音处境化呢?全世界越来越城市化,对于一个教会领袖,会发现要将福音处境化,要学习其他人的文化,你可以用阅读的方式学习不同的文化。而主要认识不同文化的方式是花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在那个过程中认识他们的文化。你参与到要服侍的人群中,他们的问题一直在你的脑海里,当你预备圣经要讲道时,脑海里会呈现出那些人的问题,然后你就会试着去解答,圣经是神的话语,没有限量,每一段经文都长阔高深。一边看圣经,一边思考那些人的问题时,会发现有些经文正好能回应那些人,有了新的亮光。
希腊人的文化和犹太人的文化都有他们的故事背景,一个故事通常展现了一个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希腊人认为真正的问题是没有智慧,如果人可以找到宇宙的意义,那什么都好了;而犹太人认为生命的问题不是这个,每个文化都有它的故事,有它的问题和答案。全世界有不同的文化,要找出自己服事的文化的故事是什么,然后你挑战这个文化,最后告诉他们这个文化最好的样子是在耶稣基督里,这是保罗给犹太人和希腊人传福音的方式。
凯勒牧师给出了个人化的建议:中国人要花时间明白罗马希腊文化的事迹,当基督教在那时兴起时,罗马文化是强盛的,去了解他们的著作,了解那时的哲学家和艺术家,而基督教在那时很弱,却能将那些文化取代,这是怎么做到的?希腊人不是相对主义,他们相信与周董的背后有一定的准则和道德秩序,这是要追求的,当你找到这个秩序,只要将你的生命附和这个秩序就好了。希腊文化里面有“道”,可是到了约翰福音第一章,开场就讲道,用的就是希腊词,约翰明白这句话背后有希腊和罗马哲学,约翰说确实有道,整个宇宙也是因它而存在,这方面和希腊文化有相似性,而约翰又说这个道不是空洞则这里要求,相反,道是一个人,是有神性的耶稣基督,可以让人认识。异教的哲学家听道这个时,他们会觉得愚蠢,但事实上这是很好的处境化的例子。这个改变的过程,有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肯定,但是这个肯定之后,告诉他们背后真正的动力是耶稣基督,这样既显出了人的重要性,又传达了福音。
你来到一个人的文化面前,要看到这个人的优点并肯定他,同时要彰显他的缺点,告诉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耶稣基督,尽管他们不会马上就接受,但是你讲的福音能震慑到他,让他思考。
另一个例子,牧师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观察,中国文化现在开放了,被不同的文化冲击,比如很多年前,中国有儒家文化,强调要做很多事情,现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袭,现在也要求要做事情,却更加自主,赚很多钱,但是中国人很累,很难找到自己的休息方式。圣经里有很多真理,但是你要先强调哪些真理呢?要处境化时,就需要思考,圣经里讲到很多安息,不只是肉体上的休息,更深的安息是在耶稣基督里的安息。你在工作上很累,求表现只是为了给家人和社会看,证明你是有用的人,其实你这样做,不只是满足工作上的要求,你还担负着属灵的工作,想通过这个方式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美国电影《烈火战车》里,有基督徒和非信徒,他们要比赛,都在奔跑,那个非信徒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跑,他很累但是不喜乐,有人问他为何有重担,他说我跑的时候,我只有十秒钟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他和基督徒在外表上一样,都在跑,但是他觉得不得金牌就不能证明自己,这就是属灵的工作,不放下的时候即便在休息也得不到安息。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很累,那基督徒怎么和这个问题对话呢?是不是要多强调耶稣基督是赐安息的主呢?
还有一个例子,今天年轻的一代很喜欢科幻小说,如《魔戒》,写这本书的人写了一篇散文,讲为什么科幻小说重要,他也是一个基督徒,他在散文里说,这些故事为什么吸引年轻人去看呢?第一,人很喜欢在理想上跳出死亡和超越时间的东西接触,如果耶稣真的复活了,显明他是神的儿子,你相信他,科幻小说的这些概念你会切实地得到,你会跳出这个世界,享受永恒的慈爱,进入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注:提姆•凯勒牧师为纽约救赎主长老会(RPC)主任牧师,195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哥顿康维尔神学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学硕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牧学博士。他和妻子凯西及三个儿子住在纽约市。
他的著作包括《为何是祂》(The Reason for God)、《诸神的面具》(Counterfeit Gods)、《一掷千金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等。《新闻周刊》称他为“21世纪的鲁益师(C.S. Lewis)”
文章根据提姆·凯勒牧师近日在香港布道的视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