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上个周末是棕枝主日。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这样玩世不恭的问题现在很普遍,在我们的文化中,宗教圣日的深刻含义早就被忘在脑后。人们我行我素,表面上很狂热,但是对任何信息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从来不去体会内在的深意,更谈不上什么智慧了。
古代凯尔特人把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万圣节,西方的鬼节,编者注)当做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认为那一天人间和灵界之间的隔膜最薄,灵魂可以在两个世界任意穿行。圣经中并没有记载这样的日子,天堂与地狱向来泾渭分明,岂容我们儿戏?
那么下面看看受难周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在整个基督教历史上,棕枝主日都被认作是受难周的开始,这一周旨在让我们通过基督的受苦去体会他拯救世人的热诚。
基督又叫弥赛亚,他是神道成肉身,来到人间,取名耶稣,过着完美无罪的生活,最后甘愿为拯救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以前,受难周的传统是从第一天开始,基督徒们就陆续赶往耶路撒冷朝圣,一路心怀敬意,追寻基督在世最后几天的轨迹。有本古籍叫做《埃杰里亚的朝圣》,里面记载了主人公在四世纪去耶路撒冷朝拜的故事。由此可见,那时人们已经在受难周做这样的事情了。
受难周共有八天,有五天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第一天是复活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又称为棕枝主日(Palm Sunday),接下来是濯足日(Maundy Thursday星期四),受难日(Good Friday星期五),预备日(Holy Saturday星期六)和复活日(Easter Sunday星期日)。
濯足日(Maundy Thursday)那天,耶稣在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之际为门徒洗脚,也是在那个晚上,耶稣被出卖了。Maundy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命令的意思,当耶稣为门徒洗脚后,他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现在一些教会也会在濯足日举行洗足仪式或者布道。
受难日(Good Friday)是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Good(好)”字何来之有呢?再仔细想想,才明白里面的深意。罪是不好的,受苦也是不好的,但耶稣为我们做的事情是好的,他的遇难成就了世人。犯罪的是我们,应该悬挂在十字架上的是我们,罪的工价乃是死,然而基督为我们献上了赎罪祭,使我们得到赦免。这是神的好意。
预备日(Holy Saturday)是复活日的前一日,这日的耶稣躺在坟墓中。说实话,这天的记载不多,也许是少有人明白彼得表述的关于耶稣降入阴间的晦涩话语。中古史学家把这天称为“地狱受苦日”,也许最恰如其分的展现了那天的情景。但可以明确的是,耶稣在阴间得胜了。
然后就是复活日(Easter Sunday)了,在这天我们庆祝耶稣的复活。这一天彻底改变人类的历史,以至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津津乐道,普世欢腾。
受难周的每一天都意味深长,充满属灵的教训。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一天棕枝主日(Palm Sunday)耶稣荣入圣城耶路撒冷时的情景吧。
马可福音11章1到10节记载:
11:1 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
11:2 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
11:3 若有人对你们说:‘为什么做这事?’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11:4 他们去了,便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门外街道上,就把它解开。
11:5 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你们解驴驹做什么?”
11:6 门徒照着耶稣所说的回答,那些人就任凭他们牵去了。
11:7 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11:8 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
11:9 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注:“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11:10 “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当时的狂热场景会让提姆蒂博(美国橄榄球巨星)在纽约的新闻发布会都黯然失色,也会让苹果公司的任何一场新品发布会相形见绌。棕枝主日给予耶稣的荣誉是耶稣当得的。
然而,“和散那”很快就变成了“钉他在十字架”,这简直是最悲剧的转变之一,也许悲剧指数仅次于人类从敬拜神到弃绝神的堕落。
在耶稣荣入圣城之后,洁净了圣殿。他不屈从于世俗的文化和人们对他的期望,反而是很明确的提出了跟从神的要求。
正是这,让人们“和散那”的欢呼变成了“钉他十字架”的咒骂。人们要面对跟随上帝的代价和后果。他们需要作出决定,究竟是相信一位他们想象的神,还是真实的那一位。
现在,这个问题再次出现,不是在人类的历史上,而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每一天都需要我们决定。
欢迎和我们一起经历受难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