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有“音乐之都”盛誉的维也纳。他一生创作有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吸收了古典音乐的精华,极富创造性地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他将自然与对天国的盼望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首又一首不朽的作品。他创作的一些直接歌颂上帝的音乐,更是赢得全球基督徒甚至非基督徒的崇拜。
贝多芬酷爱音乐,他曾经说过:“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会使人高尚起来。”他十分敬畏上帝,他认为:“最美之事,莫过于接近上帝,把他的光芒撒播于人间。”这是贝多芬身为基督徒面对上帝时真实的心灵寻求。他曾表示:“在我内心的东西必须将它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
然而贝多芬的一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他的一生用两个词语来描述的话,就是“苦难”与“盼望”。
他26岁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全聋。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打击。1801年贝多芬在写给一位牧师的心中说道:“你的贝多芬可怜至极,我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
他这个时期的作品里经常可以寻觅到生命的愁苦,如作品第十三号的《悲怆奏鸣曲》(1799年)。完全失聪之后的贝多芬不能再用声音来感知自然旋律,而只能用眼睛和心灵来感知自然旋律给予他的振憾,然而他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述着自然所给予他的伟大灵感和力量。
他曾说:“自然是陶冶心胸的伟大学校!它很好。我将是这个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并且热切地等待着它的教导。在这里面我将学到智慧,惟一不致令人生厌的智慧。”
然而,他并没有在这里结束,他由自然而认识到上帝,并追求上帝在圣经上所应许给我们的“天国”:“在这里面(指自然:作者注)我将学会认识上帝,从认识上帝而预先体验到天堂的幸福。从事着这些事物,我的尘世的日子将平静地流逝,直到我被接引到另一个世界去——在那里我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知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