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她买了一箱鸡蛋,九十个。我说没买多,多了吃不完,时间一长容易坏。她说不用买啥,给她祷告就行了。”丈夫一遍遍地跟我解释。我猜他买的东西不止这些,就追问:“还买了什么奶吗?”“蒙牛的纯牛奶,”他接着说,“她没少帮咱们忙。盖东屋(聚会处)那会儿,她来递砖;后来盖这房,也帮忙砍过砖。”
我接过话:“既然说到这,你别嫌我说话直。李芝姊妹、明子他妈,还有别的弟兄姊妹,以前都帮过咱们。明子他妈那么大岁数,下雨天撑着伞、卷高裤腿,还来帮咱栽秧。现在她们病了,我们一次都没去看过。我之前几次提过该去看看,你都没答应。”
“那些不好好信主的,我不想去看。可她家是接待家庭。”丈夫低声说。
“这不公平。一个人好不好,不是凭我们一句话断定的。嘴上说是信主的,做事却和世人没两样,还是讲人情、看关系。”我回答道。
清晨七点多,他就匆匆买了礼物,赶往胡营庄子,去探望那位负责接待的姊妹。她前阵子突发脑中风,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他一早听说她生病,就迫不及待想去探望,只是后来又听说她人还在南阳的医院没回来,这才暂缓了脚步。昨晚,金弟兄来聚会时提到她前天已经出院回家,他便一刻也等不及,今天一早就提着礼物赶去了。
或许是因为他和那位姊妹之间有些说不清的关系,又或许是因为他们向来爱说些体己话……他的言辞总显得有些前后不一,颇有几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态度也明显偏袒,有失公道。
一二十年前,我们家非常困难,我病瘫在床,孩子还小,家里十分贫穷。弟兄姊妹都给我们帮了不少忙,都有恩于我们。这些我都没忘,但他们需要看望的时候,我却无能为力。心里很是亏欠。求主怜悯!
其实,这些年来,我心里有意见的不只是丈夫的某些言行,也包括教会中其他参与服侍的人。我渐渐发觉,他们对待肢体并非一视同仁。比如,他们对中心教会的长老、各聚会点讲道的同工,以及负责接待的家庭,总是格外看重。这些家庭有婚丧嫁娶,他们必登门送礼;遇到难处或疾病,也总会前去探望、代祷。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一种“你来我往”的关系循环。
然而,面对普通信徒的疾苦患难,他们却似乎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庄上的李芝姊妹,已经病瘫在床很久,邻庄也有一位姊妹卧病不起,却始终无人前去关怀。我多次恳请丈夫推我去看看她们,可他总是不耐烦地回我:“别多事现眼了,有什么好看的?……”
世人往往区分高低贵贱,追捧有钱有势的,偏袒关系亲近的;可我们教会的肢体,在神面前不本是平等的吗?为何也要效法世俗,分等级、看情面?这难道符合真理吗?主耶稣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35-40)
难道主耶稣的教导仅仅是说给当年的门徒和信徒的吗?这些话,不也正是对着今天的我们说的吗?每一个信主的人,本当怀着主的怜悯与慈爱,特别去关怀那些软弱的、微小的肢体。
可是,为什么教会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与世人又有什么区别?为何还是不能彼此平等相待?要知道,在天父的眼中,我们本是同等宝贵,没有高低、不分贵贱,更不该偏待任何人。越是软弱的肢体,越需要看顾与扶持——可为什么,我们却总是做不到?
我们都是主耶稣从世上拣选、分别为圣的人。不论是长老、牧师、讲道的、接待的,还是普通信徒,都是主的羊,都是主用宝血重价赎买的,都是平等的。不该有高低之分,不该重这个轻那个,不该看情面关系,不该只看重和自己好的人。
主耶稣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路6:32-33)主教导我们要爱仇敌,对仇敌好,何况是我们的弟兄姊妹呢?教会肢体,应当同等对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河南唐河一基督徒,重残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