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把秘密和软弱分享给他人吗?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02 14:52:29
分享与播放
配图

在许多服侍者的心里,总有一座看不见的防线: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软弱,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失败和罪行,于是不敢与同工或朋友分享内心的挣扎。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曾经有一位同工,因为坦诚地向牧者和同工分享了自己的软弱和挣扎,结果被教会停职,失去了服侍的机会。这件事在教会内流传开来,让许多人心生恐惧。他们担心,一旦把自己的秘密或软弱说出口,这些本应得到理解的部分,反而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的“罪证”,甚至成为评判自己服侍能力的依据。于是,他们选择把自己封闭在孤独里,默默承受压力与罪疚。

然而,孤独和隐藏并不能带来成长,反而容易让人陷入更深的困境。信得过的牧者、同工或者属灵的朋友,恰恰是我们可以依靠的人。他们不是要审判我们,而是愿意在恩典中与我们一同成长。适当地分享我们的软弱,不仅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一种勇气和智慧,它帮助我们不被罪和羞耻困住,而是靠着神的恩典向前迈步。

彼此守密的圣经原则

圣经中教导我们:“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爱并不是把别人的软弱当作闲话传播,而是在信任和尊重中守住别人的秘密。当朋友向我们倾诉内心的挣扎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论断,而应当思考:“我怎样才能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真正的关心不是指责,而是扶持,是在对方跌倒时伸出援手。

看待罪,我们也需要从恩典的角度出发。保罗写道:“只是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5:20)这提醒我们,当看到别人的软弱和失败时,不应被愤怒或轻视冲昏头脑,而要以恩典的眼光去理解和帮助。如果我们的心真正渴望对方的恢复,我们就绝不会做任何可能妨碍复原的事情,更不会把别人的秘密当作谈资去传播。

恩典环境下的分享与恢复

管教和劝诫,只有在充满恩典的群体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我曾听过许多人说,牧者之间彼此不愿分享困境的原因,往往在于一种潜在的竞争心态——他们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出色。在这样的环境里,袒露软弱似乎不安全,因为它可能被视为能力的不足或失败的证据。

然而,在一个充满恩典的群体里,情况完全不同。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深知自己的不配,却也为神的怜悯而欢喜。他们清楚自己回应恩典的生命总是不够完美,但仍坚信,无论何时失败,这位满有怜悯的神都会赦免。当这种意识在群体中普遍存在时,成员们愿意坦诚软弱,愿意彼此扶持,共同追求圣洁。这种环境让人能够勇敢地分享秘密,因为大家都以恩典为基础,而非以审判和比较为尺度。

正如《希伯来书》10章24节所教导的:“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当我们在这样的群体中,秘密的分享不再是危险,而是一种彼此扶持、激励成长的方式。分享并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获得同情,而是为了让属灵伙伴看到真实的自己,以便在恩典中彼此扶持、彼此激励。

为什么有人不愿分享?

除了担心别人不能守密之外,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使许多人不愿意建立属灵的监督关系:他们内心缺乏对圣洁的渴望。若一个人的心灵没有对丰盛恩典和圣洁生活的追求,他很难信任别人,更难以敞开心扉承认自己的软弱。在这样的状态下,他甚至可能把分享秘密当作危险,担心被评判或嘲笑。

相反,当一个人心中有对恩典的异象,并渴望活出圣洁的生命时,他自然会寻求属灵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彼此认罪、彼此扶持成为自然之事。这样的伙伴关系不是权力的游戏,也不是比较的竞技,而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在神的恩典中彼此成长、彼此建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秘密都适合随便分享。分享之前,我们需要谨慎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人

属灵的伙伴必须是信得过的人,他有成熟的信仰和责任心,能够在恩典中引导,而非评判。牧者或经验丰富的同工通常是较安全的选择。

2.明确分享的目的

分享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情绪,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寻求帮助和恢复。

3.界定内容的范围

避免涉及他人的隐私,除非这是必要的,并在有合适环境下进行。否则,可能无意中造成伤害。

4.准备接受恩典与引导

当我们坦诚自己的软弱时,也要准备好接受对方的鼓励、提醒或劝戒,这样分享才真正能带来成长。

分享的益处

把秘密和软弱分享给信得过的人,不仅能减轻内心的负担,更能带来属灵成长。首先,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罪和不足,而不是逃避或自欺。其次,通过对方的劝导和祷告,我们能够获得新的视角,看到恢复的道路。最后,在共同追求圣洁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彼此扶持的力量,从孤独和羞愧中解脱出来。

许多陷入罪中的神的仆人,在失足之前,身边没有一个充满爱的群体来提醒他们;而当他们跌倒之后,也没有群体能帮助他们恢复。这种缺失让他们的跌倒更深、恢复更难。相比之下,如果能在恩典的环境中分享秘密,他们不仅能够得到及时的劝诫,还能在神的恩典中重新站立起来。

所以,我们能把秘密托付给朋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选择信得过的人,在充满恩典的环境中,并以恢复为目的。分享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属灵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我们对恩典的信靠,对成长的渴望,以及对彼此扶持的信任。

在信仰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不再孤行,而是勇敢地将软弱托付给那些在恩典中同行的伙伴。在分享中经历彼此扶持的力量,在彼此扶持中见证神丰盛的恩典。如此,我们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心灵,也能在爱与恩典中,与朋友一同成长、彼此建立。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