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是低矮教堂的光

作者: 芥菜种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28 15:02:35
分享与播放

湛蓝如洗的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悠然飘荡,道路两旁的庄稼在阳光下焕发出蓬勃生机。玉米、棉花、大豆……一片连着一片,绿意汹涌地铺向天边,仿佛在大地上竞相诉说着生长的欢愉。坐在回家的车上,小王姐妹心情格外舒畅。很快就能见到家人了,她忍不住嘴角上扬,不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气色怎么样,琢磨着一会儿见面该说些什么。

自从大学毕业后,小王姐妹就常年在外工作,这次难得借出差之便回家一趟。她的家乡在山东的一个农村,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十几亩地。父辈以务农为生,而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外出谋生。

第二天正好是周日。晚上,小王和母亲一起去教会做礼拜。正值农忙时节,又赶上夏令时,天黑得晚,天气也格外闷热。村民们忙完地里的活回到家,往往天色已沉。做完饭、吃完、收拾妥当,一般都快晚上八点了。这时,教会的弟兄姐妹才陆陆续续赶来。

教会从小王有记忆起就一直在那里。她的母亲是在80年代末,还没出嫁时,因有传道人到村里传道而信了主。小王的父亲虽然不信,但一直很支持母亲的信仰。不管家里多忙,他都愿意让母亲去教会参加聚会。值得感恩的是,教会就在本村,离她家特别近。小时候,小王常跟着母亲去教会,大人们在堂内唱诗敬拜,她则和其他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

在小王的记忆里,教堂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教会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瓜子、花生、糖果,她最喜欢的就是礼拜快结束时的“作见证”环节。怀着一颗“八卦”的心,她津津有味地听奶奶、阿姨们分享神的带领:有的是病得医治,有的是儿女找到了对象或工作,还有的是地里的庄稼收成好、卖了好价钱。有的人说着说着哭了,她也跟着掉眼泪;有的人笑着不停感谢神,她心里也涌出满满的感恩。就这样,福音的种子悄悄种在她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她和弟弟生病时,母亲第一反应总是带他们到教会祷告。她的信仰,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建立起来的。她在疾病中经历神的看顾,在困难里体会神的帮助,迷茫时得到神的带领,这些生活的痕迹让她越来越确信:这世上真的有一位上帝。逢年过节回家,遇上教会有活动,她总会陪母亲一起去。

现在的教堂原本是一所小学的旧址,主堂原是学生上课的教室,二十几年前被教会买下,简单装修后就用作了礼拜场所。不知是因为她在城市住惯了楼房,还是岁月风雨的冲刷,教堂在夜色中显得有些低矮和陈旧,老式的木窗里透出温暖的灯光。

堂内已有十几位弟兄姐妹在唱诗。大家看到小王来了,又惊又喜,纷纷用家乡话问候:“小X,啥时候回来的呀?”“你怎么回来啦?”她们被日光晒得黝黑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热情,一个个亲切地跟她打招呼,关心她的近况。这些都是村里的老邻居,不是婶子、大娘,就是姐姐、嫂子,彼此再熟悉不过。小王可以说是她们看着长大的——从前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在外工作、结婚生子;而她们,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悄然老去。

小王微笑着回应大家,找了个位置坐下。长椅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坐在上面,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痕迹。众人继续唱赞美诗:《愿把我的心给你》《主,我想问一问你》《进入你的内室》。

“唱诗要带感情呀,”赞美声刚落,丹姊妹开口说道,“别不好意思,咱们都是一家人,要放开自己,不断操练。勇敢迈出第一步,后面就顺利多了。”

“是啊,我们还有很多要学的,”上午主持礼拜的平姊妹接着说,“今天白天主持时就出了好几处错,赞美环节也没配合好,重复的副歌部分也没提前说明。”白天参与服侍的同工们你一句我一句,复盘着上午的礼拜流程。

“排练的时候就得站上台,就像正式主持那样,正常带赞美。那些主持得好的人,都是在台下对着镜子反复练。要想带得好,就得付出。排练时就得上台,提前设想整个流程:哪里要重复唱、谁来说衔接词——排练就要按正式的来。多练几遍,周日上台就顺畅多了。”教会的传道人C弟兄语重心长地说。

英姊妹鼓励道:“其实你们已经进步很大了,去年还不敢上台,今年都能主持了。”

确实,教会这些年发生了不少变化。村里弟兄姐妹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学历的很少,大多只读到小学一二年级,还有些根本没进过学校。以前的礼拜流程非常简单:证道前,只有司琴的姐妹弹琴,大家跟着唱;时间一到,讲道人上台祷告后就开始讲道。不过,“作见证”和代祷环节是一直都有的。

如今,教会和周边村的教堂联合组成了乐队,礼拜有了主持人,流程也更加规范。除了两位传道人,还培养了几名义工,周间也能讲道。教会的财务制度也清晰规范了许多,由三位姐妹专门负责。小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为人热心正直、诚实可靠,被推选保管奉献箱的钥匙。教会还成立了探访组,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礼,若有弟兄姐妹生病或遇到难处,他们总会及时探望、提供帮助。

去年春节,小王就听过一位姐妹的见证:她曾生过一场重病,丈夫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孩子饿得哭,她愁得哭。教会知道后,不仅为她迫切祷告,还有姐妹去家里探望、安慰和鼓励她,帮她照顾孩子。后来丈夫回家,看到教会姊妹们无私的爱,深受感动,也意识到妻子持家的不易——做家务、洗衣做饭、照顾孩子、辅导作业……他开始体谅妻子,也支持她去教会了。这位姐妹原本脾气暴躁,但信主后她整个人都变了,邻居都说:“你们的神是真神,连你这样的人都能改变。”

“时间不早了,我们来背经文吧。”传道人C弟兄提议。“基督徒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才能抵挡魔鬼的诡计……”教会在礼拜中专门设置了背诵经文的环节,根据不同主题选读相应经文。对于新经文,牧者会先解释含义,带领大家反复读三四遍,鼓励他们背下来。下周礼拜时,还会复习之前学过的。重复的力量是惊人的,七八年积累下来,不少人都记住了很多经文。小王忽然感到有些惭愧——自己虽然书读得比她们多,但读经却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别说背诵了。他们还在群里设置了每日读经打卡,让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能坚持读经、接龙打卡。

她对他们的这份坚持肃然起敬。这里的信仰从不高深莫测,它紧密地编织在庄稼的收成、家人的健康、邻里的和睦之中,朴实而坚韧,就像脚下的这片土地。

背诵环节结束后,平姊妹走上讲台开始证道。她分享的经文是《马可福音》4章35节至41节,主题是“耶稣平静风和海”。她分享说,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风浪,第一反应总是靠自己去解决。直到无能为力时,才像门徒那样想起主、向祂求告。小王不禁想到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境时,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家还在听吗?” 平姐妹突然提高了音量——她可能是看到有人打盹。不知是不是因为白天农活太累,有人真的睡着了。

“真正学会倚靠神,意味着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每一个风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风浪中收获经历和信心,而不是被它吞没。”B姐妹说着,声音有些哽咽。她用纸巾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继续分享:“主耶稣有权柄和能力,只说一句话,风和海就听从祂。这不但证明祂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也显明祂深切关怀着我们的生活。”她最后总结说,主耶稣在苦难中依然与我们同行,祂以慈爱和怜悯将我们从困境中温柔地救拔出来,如同母亲怀抱孩子。

证道结束后,传道人C弟兄总结道:“患难能让我们看清自己信心的真实光景。特别是讲道人,常在台上讲要爱主、靠主、要有信心,可是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所讲的那样?那时才能真实地认识主,也认识自己。”主耶稣从没说过,跟从祂就不会遭遇苦难。如果我们只为肉体的好处信耶稣,那并不是真正的信。祂从未许诺我们一生无病无灾,那是我们一厢情愿的附加。若能从患难中学到功课,这罪就没有白受——这才是聪明人。

晚上十点左右,礼拜结束了。走出教堂,晚风轻柔地拂过,悄然驱散了白日的余热。星星在夜空中安静地闪烁,默默注视着这个变幻的世界。小王坐在母亲的电动车后座上,夜风掠过耳畔,恍惚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她看着母亲不再挺拔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与感恩。岁月无声流转,人的身体会渐渐衰残,但心灵却在一天新似一天。而神的爱,就像这头顶的星空,永远长存,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