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尽是虚空:唯有神赐下真盼望

作者: 张爱慧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28 10:29:06
分享与播放

有哲学家曾言:人们来到世间相聚,皆是为分离做预备。我们亲历人生旅程,满目苦涩与无常;生离死别像一道无法躲避的阴影,笼罩每一个生命。我们经历的一切,似乎都在走向幻灭。就连富甲天下、智慧超群的所罗门,也曾慨叹:“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12:8)

在这看似毫无意义的人生里,恰恰印证了我们对“福音”的迫切需要。神借着福音,究竟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盼望?今天,让我们深入圣经,探寻祂在虚空人生中点亮的盼望之光。

一、人生竟是虚空

所罗门这位集财富、智慧与权柄于一身的君王,在尝尽世间荣华后,于《传道书》中描绘了一幅令人绝望的画卷:他看到日光之下,劳碌奔波却无所得,智慧增多愁烦也增多,财富聚积却留不住,权力在握却无法掌控生命的走向。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在时间的洪流中消散,如同抓不住的流沙。所罗门在暮年时,深刻地意识到,若没有神内住的生命,生命毫无意义和价值,人生就如同一场没有尽头的虚空之旅。

从世界的眼光看,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渴望在世间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拼命加班工作,竭力追求升职加薪;我们热衷于社交,构建庞大的人脉网络;我们囤积财富,试图用物质来寻求安全感,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许多人病痛缠身,甚至失去至亲。大家骤然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就,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渺小,那些我们曾经追求看为重要的东西,竟然只是捕风。

二、虚空人生中的痛苦与迷茫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人生的虚空时刻。当我们在事业上遭遇挫折,努力了很久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会感到自己的付出毫无意义;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真心换来的是背叛和冷漠,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产生怀疑;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世,看着生命在眼前消逝,却无能为力,会陷入深深的绝望和迷惘。

有一位年轻人,从小就怀揣着音乐梦想。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来证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至少留下自己曾来到人间的印迹,他日夜苦练,放弃了无数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然而,当他满怀信心地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时却屡屡碰壁。评委的否定、观众的冷漠,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费。他陷入了极度的挫败感与痛苦中,不知道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他想以音乐实现人生价值,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却在遇见挫折无法证明自己时陷入痛苦和迷茫,这正是人生虚空的一种体现。

在人生旅程中,人们试图抓住某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或探寻生命的意义,却如沙漏一样抓不住,内心空荡毫无希望,仿佛人间走一遭,来去空空。特别当我们陪伴老人或探访身患绝症的病人时,若没有神内住的生命,他们仿佛每天都在等待死亡。在肿瘤医院,一层楼的癌症患者中,部分人每天痛苦呻吟,常用“坐吃等死”来形容自己的状态,那是何等空幻的心理绝境。忙碌一辈子,原来什么都不是你的,还要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有些肺癌晚期的病人,甚至连每一口呼吸都困难,日日处在死亡的恐惧当中。

三、神赐予的盼望——永恒的救赎和国度的盼望

人的末路乃是神的开始。在这虚空的人生中,神为我们带来了永恒的救赎和国度的盼望。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复活,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永生的大门。祂背负我们的罪孽,在十字架上受死,用自己的鲜血洗净我们的罪恶。通过相信耶稣,我们得以与神和好,获得永恒的生命,并受邀进入祂永远的国度。

就像保罗所说,他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欢喜,并且与诸弟兄同乐(参腓2:17-18)。保罗显明他为神愿意献上生命,在世上的日子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相信离世后,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这是主按公义审判时要赐给祂的奖赏。这种奖赏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所有爱慕主显现的人(参提后4:6-8)。

对于信徒来说,就像保罗的一生,我们在世时如何尽本分,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进入永恒天家的开始。这种盼望,让我们在面对世间生活的艰辛时,总是思想如何爱主并尽本分责任,使我们在面临死亡时,内心能够坦然无惧,充满盼望。

小结:

基督信仰并不否认人生的虚空,但却提供了超越这虚空的视角。所罗门在《传道书》3章11节中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人心中的永恒渴望与世界的短暂有限形成张力,这种张力正是引向神的指针。所罗门又在《传道书》结尾指明了出路:“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12:13)

新约进一步启示了这盼望的完整内容: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来了,为要赐给人丰盛的生命。祂承认世界的苦难和人生的短暂,但却通过自己的死而复活开辟了一条通向永生的道路。基督的复活是对虚空最有力的回应,表明生命胜过了死亡,永恒胜过了短暂,意义胜过了虚无。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