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比尔

作者: 林星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21 20:55:07
分享与播放

2021年寒冷的冬夜,万籁俱寂。从朋友的微信里得到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的美国朋友比尔(Bill)得了新冠,没有挺过去,回天家了。

2008年的一天,我与比尔相识在美丽的龙江之滨——福清。

福清建市二十年,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总难忘当初在融城街头被路人围观的场面。可如今,他们中已有人成为福清普通的建设者,活跃在福清的各行各业中,也活跃在众多的“福清哥”中间。从大洋彼岸来的比尔,就是其中一员。

比尔来自美国俄亥俄州,曾多次来到中国,曾在福清的安德佳汽车配件公司工作。虽然只会讲一句“你好”,但那份深厚的中国情结,却让他对这片土地魂牵梦萦。他告诉我,他有一个非常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比尔”,妻子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叫“泰瑞”。我们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后来我才了解到,他妻子也来到福清工作。

比尔常说,福清是他的第二个家乡。虽然我们的年龄、语言、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各异,但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使我们像家人一样融洽相处。他们很快就适应了福清的生活和工作。在公司,他担任模具部副经理,对生产工艺和流程了如指掌。2010年7月,比尔邀请我们参观了他工作的公司,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生产的精美产品,详细介绍了生产工艺和流程。他和妻子与中国的翻译、司机及其他同事都结下了深厚友谊。那年春节,他们全家应邀到司机老郑家吃年夜饭;正月,到霞浦的陈翻译家游玩;夏天,应邀到任翻译的莆田老家游玩,一同感受中国东南沿海农村生活中采摘的乐趣。

我们还一起参观游览了福清、福州、长乐的名胜古迹,在福清石竹湖畔、龙江之滨留下更多足迹。他们为这里风景如画的湖光山色所倾倒。我们一面欣赏美景,一面畅谈信仰、人生、家庭与事业。比尔和他的儿子、福建籍儿媳还参观了福清崇圣博物馆,对我国古代陶瓷赞不绝口。热情好客的李馆长拿出刚从福建沿海打捞上来的明代瓷碗让他们鉴赏,他们都兴奋得不知所措。参观长乐郑和公园和海口龙江桥,他们不断赞叹我们先辈的聪明才智,频频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并叮嘱我一定要向文物部门反映,共同保护好闽江、龙江两岸的一草一木。

除特殊情况外,每周的一个晚上,比尔 、泰瑞都充当志愿者,无偿地教我们市医院的一些医生、实习生和几所中学的学生学习公共英语,还一同学习英汉对照的《圣经》。他们十分珍惜这机会,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地纠正我们的英语发音和用词的错误。不少青年人都是第一次面对“老外”,比尔夫妇鼓励他们开口用英语作自我介绍。在他们不断肯定与支持下,我们的口语一点点的进步了。市医院的陈护士就是在这里锻炼口语后,顺利到澳大利亚留学,直到现在她还常常怀念这段难忘的时光。我们还通过比尔认识了其他美国朋友。

比尔的女儿在美国军队医院担任护士,她来福清旅游时,应邀到我们医院做《美国医院护理介绍》的学术报告,当时由护理部陈副主任担任翻译。

比尔一家把辛勤的汗水洒在这片热土上,用微笑和友好谱写了一曲曲中外友谊的新篇章。

比尔一家的故事刊登于《福清侨乡报》2010年12月6日。

2011年,我应比尔一家的邀请访问美国,参观了他的家乡俄亥俄州的几家大中型医院、风景名胜和航天博物馆,经过世界著名的儿童医学中心所在地——辛辛那提市。

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国。我跟比尔说,我喜欢住在美国人的家里,比尔特地安排让我住在他朋友的湖边别墅,让我能够真真切切地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原生态……

也是在那次美国之行中,我在俄亥俄州的一家教会受洗……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