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聚会,不是指我们这里大范围的聚集,单说我们家里的小聚会。平常聚会人数不多,多的时候十多个人,少的时候几个人。我们一周三次聚会,每次时间不长,大概一个小时。周三是主的仆人回来主持礼拜,周五午后是祷告会,周日早晨主日礼拜。
周三的聚会,二十多年前本是安排在晚上的。因为村里人都种着庄稼,白天很忙没有时间。十多年前,为照顾老年和病残的肢体,时间改到下午。疫情期间,因为特殊情况,又调回了晚上。聚会时,我们先唱诗歌等候主的仆人。主的仆人到了,我们就一起祷告,随后开始讲道。周五午后的聚会时间是固定的,一点准时开始,两点左右就散会了。周日早晨和周三晚上的聚会时间,则随春夏秋冬四季来调整。周日礼拜,夏天一般是5点10分左右开始,6点多就散会了。冬天一般是7点后开始。春秋季一般是6点左右聚会。
在我们农村,聚会时间要根据肢体们生活作息安排,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定。我们这里的聚会,非常原始,非常简单,没有乐队,也没有诗班。参加聚会的大多是不认字的,又以老年人居多。我们唱诗歌,在外人听来或许五音不全, 甚至南腔北调。有一年圣诞节,我们这里的肢体去中心教会献诗,回来后说有人议论他们唱得不好、不整齐、南腔北调的。我鼓励他们说:“不要怕唱得不好,我们不是唱给人听,我们是唱给神听。只要用心去唱,神也不会嫌弃的。敬拜赞美服侍神,神要的是心灵和诚实,而不是外面的形式。”
我们这里的聚会,快三十年了。刚开始那三年多,只有邻庄子传福音的肢体带着家人来聚会。我们庄子上除了我和丈夫,另外两个在别处聚过会的信徒,也只是偶尔来一下。聚会场所极其简陋,聚会形式非常简单,几个人坐在一处。教唱一会儿诗歌,大家一起唱几遍,接着祷告,随后就听读经、讲道。
二十多年前,我们家只有三间破旧的房子,又窄又小,还很脏乱。那时候我病瘫在床动不了,孩子还小,丈夫又不会打扫卫生。即便这样,神却在我们这里设立了敬拜祂的场所。神不嫌我们家脏乱、贫穷,也不嫌我们是不配的人。天热的时候,晚上聚会没有风扇,就在院子里聚会;没有电灯,点着蜡烛。肢体们干了一天的活儿,吃完晚饭赶来聚会,一点也不感到疲乏,反倒兴高采烈,信心百倍地学唱诗歌,安静听道。
从2009年起,我们家的条件慢慢好起来了,盖了宽敞的新房子,先买上了电风扇,后来又装了空调。如今不管天冷天热,聚会都比以前舒坦多了。感谢主的恩典!
我们这里聚会的肢体,正如保罗所说的:“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1:26)神却拣选了我们这些愚拙、软弱的、卑贱的、被人厌恶的、贫穷的、病残的人。感谢主的慈爱怜悯!我们虽无用,却是主的宝血赎买回来的。我们心里满是感谢主!
我们的聚会虽然原始简单,讲的道也很浅显,但讲的都是圣经的话,讲的都是神的话。我们这里的聚会场所,虽然很简陋,但也是主设立、坚固、保守的。这近30年的聚会,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不少问题,不少软弱,遭受过不少攻击和搅扰,经历过不少风雨,闯过了一次次考验。全靠父神的慈爱怜悯,我们才走到今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河南唐河一名基督徒、重残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