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座“偶像工厂”:我们为何总在制造假神?

作者: 漫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5 12:15:34
分享与播放

人的心就是一个“偶像工厂”,它会为我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明。这神明并不一定就是某个雕塑,也可以是任何事物。

从贪婪开始

偶像的起因源于贪婪。有的人将贪婪理解成欲望,我想这是不准确的。欲望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望和追求,是一种内心的心理需求和驱动力。简单来说,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说晚上想和家人出去吃顿烧烤,或者想买一部昂贵的手机,又或者想买一套位置更好、面积更大的房子。那如何理解贪婪呢?贪婪是对欲望的无节制渴求,并不只限于不良的行为。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个欲望没有节制的时候,哪怕还没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发生,这也属于贪婪。

简单来说,就像我们要工作挣钱。勤劳工作没有错,这可以为自己获得工资,养家糊口,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但若是过于看重工作,哪怕没有因为钱去欺骗或敲诈他人,但已经被金钱蒙蔽,一门心思只在钱上却忘记了神,这也是贪婪的一种。而钱这时候也会成为我们心中超乎上帝的偶像。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偶像

仅仅是金钱才是人的偶像吗?权力呢?高官厚禄呢?美色呢?尊荣呢?别人的吹捧呢?都可以是。

一切的事物,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只要我们以它为生活的中心,认为得到它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人生的意义和保障、安全和满足,这就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

这些偶像会悄然占据我们的心思,使我们对其产生过度的依赖和迷恋。无论是对某种成就的执着追求,还是对某段关系的过分期待,都可能让我们陷入这种无形的束缚之中。一旦我们将这些外在的东西视为生命的全部,就很容易忽略内心真正的需要,也会失去对生活本质的洞察。这种错位的价值观,不仅无法带来持久的满足,反而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脆弱而失衡。

神向我们所要的是什么呢?是对祂全然的仰望和信靠。所谓的仰望,是要我们的心思全部向祂调转,祂就是我们的一切,再没有任何人事物能比祂更能吸引我们的眼目和心灵。只有我们在主里寻得满足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以主为主。

偶像带来的危害

当我们的内心被偶像占据时,带来的必然是负面的影响。或许有人会说,偶像也能给我们带来动力和激励,但我们不可忽视一个关键事实:当某样事物成为我们的偶像时,即便我们在金钱、权力等方面确实有所收获,但与主的关系必定日渐疏远。对于一个蒙主恩召、被主拯救的人而言,还有什么比与生命之主的疏离更可悲的呢?

因此,我们当竭力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唯有祂才是我们真正的满足和喜乐的源头。借着每日的祷告、读经和默想,我们得以更深地明白祂的心意,在生活中活出与祂相称的生命样式。这样亲密的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抵挡各种诱惑,更能使我们在任何处境中都持守内心的平安与力量。

当我们真正以主为中心时,那些曾令我们魂牵梦萦的事物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我们的生命也必因着与主的连结而绽放真正的光彩。唯有让主在我们生命中居首位,祂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主,其他一切事物才无法再占据偶像的位置。

人的心确实是一个“偶像工厂”。正如一位牧者所说:“真神造人,假神人造;真神找人,假神人找。”我们总是容易被各种虚幻的事物所吸引,将内心深处的渴望寄托在那些无法真正满足我们的事物上。无论是金钱、名誉还是权力,这些看似光鲜的偶像,往往在短暂的满足后,留给我们的却是更深重的空虚与不安。唯有当我们亲身经历过这一切,才能真正明白唯有上帝才是永恒不变的满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