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我和儿子来到河北石家庄市,晚上途径新华路,参观了这里的一座百年老堂。
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流光溢彩的灯饰装点着都市的靓丽风采,往来的人流车流展现生机活力。现代化的快捷便利,与迷人的夜景更使这座省会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
与辉煌的地标建筑相比,暗夜里的教堂轮廓暗淡了许多,但隐约可见。教堂主楼的红色十字架散发红色光芒,仿佛夜里的明灯,映照夜空。教堂正面镌刻着“都当赞美耶和华”的石刻,门口悬挂的铜牌上赫然写着“新华区文物保护点——新华路福音堂”。
征得同意后我们进入院内简单参观。院内一块石碑上刻着石家庄基督教“福音堂”历史沿革及现状,讲述着这所教堂前世今生的故事:
“公元1913年,丹麦牧师冉彼得来到石家庄传教。1921年冉牧师变卖了其在丹麦的家产,筹资三万美金,在今新华路购地7.5亩,建造了‘福音堂’。教堂坐南朝北,起脊瓦房式建筑风格 ,砖木结构,宽9米,长20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会众400人。教堂大门两侧用汉白玉雕刻的对联‘尽心尽性尽力尽意,一主一信一洗一神’,教堂大门正中用条形汉白玉雕刻一横额‘都当赞美耶和华’。1943年,冉彼得牧师在北京去世。
1983年,教会对原福音堂进行了重建,即今天的福音堂院内的小教堂。后因信徒增多,教会自筹资金,在小教堂南面建起一所新的福音堂。新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五层,含地下室一层,长45.9米,宽21米,主体高度27.32米,总高39.42米(至十字架顶部),集聚会崇拜、办公、会议等功能为一体,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800人。新‘福音堂’于1998年12月20日献堂使用。”
老教堂内灯火通明,一些信徒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圣经。门口两旁石刻的楹联,正楷字体苍劲有力。福音堂新堂上为尖顶,下面方形,再下面是三角形,镌刻“福音堂”字样。门窗为圆拱形,整体宏伟壮观。沿着宽敞的台阶,进入教堂,主堂内宽敞明亮,一排排崭新的座椅排列整齐,几位同工正在调整音响器材。圣台正中的十字架成为焦点,令人肃然起敬。副堂内,几位青年弟兄姊妹肃立歌唱,赞美的歌声引起我心灵的共鸣。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三十多岁的教会同工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教堂的相关情况。他告诉我们,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随着正太铁路的开通,福音得以传入,教会由此建立。如今,神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增,使教会成为这座城市的祝福。除了主日礼拜外,目前教会周间聚会安排如下:周三查经聚会、周四青年聚会、周五祷告见证会、周六崇拜及晚间的福音布道会。这些聚会多在晚间举行,便于弟兄姊妹参加。通过牧者系统的规范牧养,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信徒灵命的成长,同时有力地抵制了异端邪说的侵扰,为教会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教堂,我们为教会默默祝福,愿神的祝福从天而降,赐福于这里的百姓。
注: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