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我们喜欢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端上一杯咖啡或者茶,翻开圣经,拍下一张桌面照片,配上一句经文,发到朋友圈。这种画面,宁静、整洁、有光,仿佛为纷乱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不难理解这种渴望——在重压之下,人自然向往一种得安息的理想状态。
然而,在社交媒体高度渗透的今天,我们更容易将信仰生活“形式化”。安静、专注、仪式感——这些本是灵修的祝福,但当它们成为某种“标准模板”时,我们却可能掉进了比较的陷阱,忘了:灵修,从来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关系。
在这个时代,快节奏、满档的日程仿佛成为常态。我们清晨被闹钟惊醒,匆匆奔向工作岗位;我们在超负荷的信息中疲于应对社交、家庭、任务与责任……灵修,不再是随手可得的恩典,而成了奢侈的追求。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们不禁想问:我还能在这喧嚣中,享受一段真正与主相会的时光吗?我们内心也常有挣扎:为何我无法维持稳定的读经祷告?为何我灵修时间的“完成度”远远低于他人?
这份挣扎并不罕见。很多基督徒都曾经历过为“尘封的圣经”和“空白的祷告”感到羞愧的阶段。生活的确艰难。也许你身处一个多人口、节奏快、事务复杂的家庭;又或者你正在为了生活拼尽全力,加班工作,为了生计不得不连轴工作,难得喘息。甚至,有时候让我们失声的,并非外界的噪音,而是我们内心的声音——焦虑、忧伤、担忧……在这样一片“喧嚣”的土壤中,灵修时间往往成为最先被牺牲的部分。然而,正是在这样混乱且难以宁静的时刻,我们才最迫切地需要亲近主。
亲近神,并不需要“完美”的时间
许多人对“灵修时光”抱有一个理想化的想象:早晨五点起床,泡一杯咖啡,翻开圣经,写祷告日记,播放敬拜诗歌,持续三十分钟……但现实中,这样的“理想灵修”并不总是可能。也正因如此,我们容易落入比较的陷阱。社交媒体上摆拍的圣经与咖啡时光令人焦虑,同事、牧者、朋友分享他们的灵修生活时,我们内心忍不住自问:“我这样,算是‘够好吗’?”
但令人安慰的是:神从未要求“够好”,因为“够好”从来不是重点。神看重的,不是我们灵修的形式或长度,而是我们是否带着真实的心,愿意向祂敞开。哪怕只有五分钟,只要我们谦卑地来到主面前,那就远比五小时“形式化的敬虔”更宝贵。
《马可福音》第12章中,耶稣与门徒一起坐在殿里,观看人们投献金钱。许多富人投下大量的钱财,而一位贫穷的寡妇只投了两个小钱。耶稣却说,这寡妇所献的,胜过众人——因为她是把自己所有的都献上了。在那个时代,寡妇没有经济来源,而她却甘心献出微薄的全部。在神的眼中,这样的心意,比看起来“多”的奉献更为珍贵。你的时间,也许不多,你的心力,也许有限。但只要你愿意将那一点点“空隙时间”献给主,神就悦纳,因为祂看重我们的心。
创造属于自己的灵修节奏
如果你觉得生活节奏太快,实在难以一次性抽出一整段时间进行灵修,那就试着换个方式。灵修时间不一定非得“整块”,它可以穿插在生活的缝隙中,成为你日常节奏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每天有哪些动作是规律的?能不能在这些规律中“嫁接”一些属灵的练习?例如:将一节你正在背诵的经文贴在镜子上、仪表盘上,时不时看到就默读;手机设置几个提醒,一条用于感谢主今日的恩典,一条提醒为某人代祷,一条提醒读一节经文;洗衣叠衣时播放一段讲道视频或诗歌敬拜,开车上班路上改听音频圣经而非新闻播客。这样的小习惯不需要我们大刀阔斧地改变生活节奏,却能慢慢帮助我们建立与神连接的节奏。一开始可以尝试连续两三天,之后再评估效果和调整方式。我们会发现,神其实一直都在等我们,只是我们缺少一个回头的动作。
当我们有时候错过灵修,跳过祷告,忘了读经,不要过度自责。不要把焦点放在“本来计划五天灵修,结果第四天失败”上,不如惊讶地为“我竟然坚持了三天”感谢神。神不是记账的经理,而是慈爱的天父。祂的计划不包含焦虑,祂的同在总是带来安息。
也许某些时候我们确实时间比较宽松,可以灵修三十分钟;也可能另一个阶段我们只能把灵修拆成两次十五分钟。没关系。神不看时间长短,祂看我们是否愿意与祂同行,哪怕只有一小步。
真实的关系,是“在场”
想一想我们与亲人或好朋友的关系。大多数亲密关系不是靠偶尔的“惊艳之举”,而是靠日复一日的陪伴与互动,建立起信任与亲密感。与神的关系也是如此。祂不要求我们完美,而是盼望我们每日的“在场”。你也许无法天天在圣所敬拜,无法每天用诗篇吟唱,但可以在心里悄悄与主说话,可以在洗碗的时候对祂倾心吐意。我们所能给予的,祂都珍视;我们所缺失的,祂也知道。
所以,我们无需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灵修。我们可以在每天的碎片时间中,拾起与神对话的机会。在这喧嚣的时代中,真正的安静,不是环境的寂静,而是心的归属。无论境况如何,当我们的需求与连结能力变化时,保持祷告的心与灵活度。主正与我们同在,祂渴望每日与我们相处。我们与神的时光不必完美,事实上,通常本就不完美。作为有限的人,我们只能带着本相来到主前。但祂已准备好,就在此刻此地,迎接我们的一切献上。
在这个充满噪音的时代,真正的灵修时光不是环境的无声,而是心在神里面的安息。神邀请我们在神的同在中重新找到生命的重心。这种安息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风暴中心得享平静;不是脱离责任,而是在承担使命时得着力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