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的犹太人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9 09:53:41
分享与播放

犹太人因着历史的原因,是个在全世界大流散的民族。而在伊拉克境内,至今也有犹太人的踪迹。而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生活繁衍了2500年。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586年攻陷了耶路撒冷,灭亡犹大国,巴比伦征服者将犹大人的官员、上层人士、技术人员掳去巴比伦,这是主要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不可能全部被掳走,剩下的一部份贫穷老弱,留下看守田园。犹太人就此沦为“巴比伦之囚”。

虽然波斯王居鲁士二世灭亡新巴比伦帝国后,让犹太人返回迦南地结束了这段历史。但也有一些犹太人并没有跟着以斯拉、所罗巴伯等人回耶路撒冷,而是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伊拉克犹太人”群体。

此后他们历经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帕提亚帝国以及萨珊波斯帝国等等统治,一直得以平稳度日,并保持着犹太教文化的传统。而在公元七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伊拉克犹太人开始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之下。

在伊斯兰教徒看来,犹太人与基督徒一样都是“有经人”,只要依法纳税,那么就能保持信仰。当然阿拉伯社会对于犹太人的歧视是存在的,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受到一些限制,巴格达发生暴乱时,犹太人也往往成为出气筒受到一些波及。但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巴格达地区犹太人的处境总体还是不错的。

而且由于犹太人掌握不少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得到了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重用,不少犹太人为皇室或官府服务,从事秘书、医生、律师等等重要职位。

中世纪著名犹太拉比本杰明访问巴格达时,就记载了当地犹太人的境遇:“伟大的阿拔斯(哈里发)对犹太人极其友好(掌握朝堂,对以色列人极其友好),很多犹太人都是他的官员(随从)。他知晓所有语言,精通摩西律法(以色列律法),并可以阅读、书写希伯来语(圣语)。他只享受那些凭自己双手获取的事物,除非凭自己双手赚钱(他从不参与任何事情,除非凭自己双手赚钱),因此亲自织造裯,并再盖上他的玉玺。这些裯被他的官员在公共集市上销售,被土地贵族购买,所获收益为其提供日常之用。”

此后巴格达犹太人有经历了蒙古伊利汗国、奥斯曼帝国等等政权的统治的,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境遇在反犹主义盛行的近现代还算是不错的。而在近代时期,沙逊与哈同两位伊拉克犹太人来到中国上海,通过鸦片、房地产等生意,成为上海滩著名的富商。

1932年,伊拉克摆脱英国人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建国之初犹太人通过专业知识。不少人担任公职。但随后境遇开始下降,受到了不少限制。但与同时期处于纳粹魔爪下的同胞相比,巴格达算是一个避难所。

随着现代以色列的建立,大量伊拉克犹太人离开了历代居住的两河流域,前往以色列国。目前伊拉克境内仍有极少数犹太人的居住。

延伸阅读:《新巴比伦人:现代伊拉克犹太人的历史》

本书记录了这些犹太人的生活、他们的城市阿拉伯文化,以及他们对建立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揭示了伊拉克犹太人的流离失所不是因为被迫害,而是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被误导的国家政策的结果。可悲的是,直到今天,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可能共存仍然是该地区的主导叙事。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