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拾金不昧’”惹争议:品德?利益?

作者: 编辑:王雯
来源:福音时报
2012-02-16 02:46:59
分享与播放

近日,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指出:对无主的拾获财物,在拍卖后将拍卖款的10%奖励给拾遗者;对有主失物,失主领回时,可自愿按遗失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拾获人。

关于“拾金不昧者有实质奖励”的规定,广州市民可以在2月19日前向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提出意见。但此新规定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给予补偿者合理,有人质疑拿了钱的做好事是不是变了性质。

认可此新规定认可的人认为,“奖励”拾金不昧有助唤醒感恩文化。海南法制晚报2月16日刊文称,物质感恩根本无损于拾金不昧的美德。正如小费不可以成为某种制度安排,而只能作为一种感恩文化;对拾金不昧者的感谢,更是如此。不管如何,我们乐见通过政府倡导的方式,来唤醒对拾金不昧者的感恩文化。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拾金不昧需要有偿的时候,是道德在沦丧的标志。据荆楚网2月13日对此事件的调查报道,反对的网友认为:拾金不昧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一直被视为道德范畴的问题。这些人担心“这项美德一旦与金钱联系在一起,性质就变了。以传统的拾金不昧美德来衡量,有偿的拾金不昧无疑会被否定。”

虽然有种种担心,还是有近七成网友支持“奖励”拾金不昧。新华网2月13日就此推出网上调查,截至2月15日15时,共有6343人参加了调查。调查显示,72%网友支持拾金不昧可获失物价值10%奖励。

很显然,是否“奖励”拾金不昧,争议的焦点,是“德与财”能否两全的问题。

在德与财可否两全的问题上,很容易令人想到犹太人。他们以聪明智慧、会经商的口碑,闻名于全世界,被称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遵循一套自己独有的立世原则。

据了解,在律法和道德上,犹太人的律法有着超高的标准。对于“拾金不昧”,犹太文化里面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犹太文化中有宽人律己的道德要求、反躬自责的道德理念,注重慎独的道德观念。而犹太人认为“慎独”的最高体现是“穷人拾金不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