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2-09-28 07:11:15
分享与播放

《音乐之声》是一部曾经在中国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观众除了欣赏动人的剧情以及令人陶醉的音乐外,更被奥地利优美的风光所吸引。而这部电影的拍摄地,就是奥地利西部名城萨尔茨堡。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轨迹。而在罗马帝国初期,是帝国北部的小城。到了公元5世纪时,随着基督信仰的传播,在此建立了圣彼得修道院。公元699年,巴伐利亚公爵将这块土地赐给主教鲁佩特,作为其教区的领地。教区与居民,主要靠开采附近盐矿生活,而在755年,萨尔茨堡的名字首次出现,其意思为“盐堡”。

739年,萨尔茨堡教区建立,成为当地的教会中心。798年,在查理曼大帝的请求下,教宗利奥三世将萨尔茨堡升级为大主教区,管辖整个巴伐利亚地区以及奥地利西部的教务,萨尔茨堡的地位就此上升。

在中世纪时,萨尔茨堡先后成为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期间因为卷入教权与王权、诸侯间的斗争而遭遇兵燹。比如1167年4月,萨尔茨堡就被“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的军队严重摧毁。

而在中世纪时,萨尔茨堡基本都是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她由大主教管理,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埃贝哈德二世,他于1200-1246年成为城市统治者,而他因为治理有方,促进了城市发展,而被后世称为“萨尔茨堡之父”。

17世纪初,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在萨尔茨堡大兴土木,修建了教堂、宫殿以及不少公共设施,目前萨尔茨堡老城的格局、建筑都是这一时期留下的。此外,为了反对宗教改革,大主教建立了萨尔茨堡大学,以培养优秀的神父。而这却让萨尔茨堡成为奥地利重要的学术中心,

而在三十年战争中,由于统治者帕里斯伯爵的纵横捭阖,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从而保障了城市安全,没有遭到战火的波及,很多建筑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他与埃贝哈德二世并称“萨尔茨堡之父”

1803年,神圣罗马帝国通过法律,实施政教分离,萨尔茨堡从此结束了教权统治。1816年,维亚纳会议后,萨尔茨堡成为奥地利的领土,并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长久处于大主教的统治,萨尔茨堡城内有着诸多教堂,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萨尔茨堡大教堂。教堂建于774年,有主教维吉尔建立。建成之后成为中世纪巴伐利亚以及奥地利西部的教会中心。而现在的大教堂,则是建于1628年的巴洛克建筑。这是1598年,教堂遭遇大火后而重修的。而在二战时期,萨尔茨堡遭到盟军空袭,1944年教堂屋顶和部分圣坛遭到毁坏,并于1959年第三次重建。

萨尔茨堡大教堂的广场中央矗立着建于18世纪的圣母柱。她的见证了萨尔茨堡主教在城市的统治地位。述说着千年的政教合一历史。

而大教堂正墙上雕刻着四座巨大的雕像,分别是手持钥匙的圣彼得和手握宝剑的圣保罗。手持盐瓶和教堂模型的鲁佩特和维吉尔,他们都是萨尔茨堡的主保圣人。

从大教堂入口处上右侧台阶,有一个展览着大教堂珠宝的大教堂博物馆。萨尔茨堡教堂里面用大理石和绘画装饰,半球形的顶部镶嵌着十字架。其管风琴的规模之大,堪称欧洲第一。

与维也纳一样,萨尔茨堡也是一座音乐之都,从这里走出了莫扎特、卡拉扬等等伟大的音乐家。而从1920年开始,萨尔茨堡在每年夏天都会举办音乐节。全世界水准最高、最富盛名的音乐节庆,欧洲三大古典音乐节之一。

此外,卡拉扬于1967年创办的复活节音乐节。每年1月27日左右举办的音乐周,则是为了纪念音乐家莫扎特。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