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以为“积极主动”,就是态度与心思上要勇敢去做,要变得主动大胆。现在发现,原来“积极主动”这个习惯的本质就是“由内而外”地改造自己,就是“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应用: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注于“影响圈”,即可被掌控的、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而“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比如你关心健康、事业,甚至世界局势,这是“关注圈”,但关注圈中有些事,是你无法影响的,而关注圈中那些你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小圈,叫做“影响圈”。
消极被动者专注于“关注圈”,即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影响圈”上。
听完课后我有几个感受:
第一、是在工作上要积极主动,主动担责
做事情不要推卸责任,不说我做不了,而是去想办法找对策,帮领导解决问题。所以要想在工作上做得更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就需要自己积极主动一点,不要凡事都推三阻四,怨天尤人,尤其是不要把啥事都推给领导。这让我突然看到了自己的状态是多么消极抱怨,所以应该把思维转变为积极主动。
第二、负面消极的语言对各种关系的伤害非常大,平时要多用正面语言
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同事之间,要积极主动讲正面的话,而消极就是把苦难的责任,推卸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怨天尤人,寻找心理宣泄,但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消极也是在抱怨中臣服于困难,它就像一块巨石一样,把你和你周围的人一直往下拉,一直往下拉,直到沉入海底。
比如我们有时不小心脱口而出就说:“有没有搞错?”“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造成同事处理事情的紧张,对他人的否定,其实就是自己在推卸责任。老师说所有的选择在我,那么责任也在我。勇于承担后果是自我成熟、独立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提醒我要多看对方的好,不要总是指责,要找自己的问题,从自己做起,循序渐进影响对方,进而改善关系。把苦难的责任,推卸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怨天尤人,这就是人性(人的本性)的三种“决定论”:基因决定论:祖先的DNA遗传下来的;心理决定论:父母的言行决定的;环境决定论:周遭的人与事。这三种地图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
倘若我们认可这当中的一种,无异于我们放弃了自己,无异于人生被他人掌控。这可不是我要的。我相信这也不是你想要的。
第三、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需要积极主动,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小孩子总是很好奇,总是很爱闹,因此父母总是大喊:“你们太烦了,给我安静!”其实我们忘记了爱闹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看清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他无法左右的,因为他还没有理智。但是我有理智,一定要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要被他的情绪左右,不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熊孩子有时候闹得太厉害了,我就会很生气,很懊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我一想到积极主动就是我们要由内而外的改变,着眼于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指望外在环境的改变。所以重在改变自己,改变当下,就会影响别人,影响未来!
总结: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令人鼓舞的是,在面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这就像一个化学方程式,改变其中的某一部分,其结果就会跟着改变。
祈祷: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他们。你是否能联想到一件事,你是“消极被动”的?如果有,请记录。
对于运动我觉得我需要人推动,可以一起鼓励和打卡,要不我会以忙为借口就暂停了。行动建议是可以实现21天打卡,以奖罚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