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理性”与“信心”之间的关系?

作者: 洪道
来源:福音时报
2022-01-12 14:54:53
分享与播放
疑问

引言

对于基督徒来说,“信心”是进入救恩之门的钥匙,是贯穿基督徒生活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没有信心的基督徒就好比是个属灵上的“活死人”,在属灵的事上简直就是个“门外汉”。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基督徒们大多都是重“信心”而轻“理性”。 

对于一些基督徒来说,“理性”是属于“人里面出来的东西”,只是人的思想与头脑知识而已,并不“属灵”。但同属于基要主义阵营的贾玉铭牧师却不这么看,贾牧师的观点是“灵性的理性化与理性的灵性化”。这个观点将人的“灵性”与“理性”冶为一炉、融为一体。

在“理性”与“灵性”的排序方面,非基督徒的看法与基督徒正好相反,因为非基督徒大多侧重人的理性,而将信心层面的事情一概视为人的主观信仰,将理性与信心放在对立的位置上,非此即彼。

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口号就是,任何一个教我都不信,我只相信科学。但这句话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相信”永远含有主观的成分,如果他相信科学,这就表示“科学”也是借着人的信而被视为科学的。

 一、一段对话引发的思考

今天走在路上的时候,听到后面三个人的对话,他们具体在讲什么事,我不得而知。只听得其中一人提到了一个情况,大概的意思是有个病人在上海某医院进行会诊的时候,有两位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两位都是权威性的专家,他们的观点也都很有说服力,只是完全不同。这就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困惑,使他难以在两种不同的权威见解中进行选择。笔者听见问问题的人对其他二位说,要是让你选择,你该听谁的?

这个人提的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他将人带入到了艰难的抉择时刻。就好比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在没有任何指引的情况下,是很难进一步作出抉择的,因为他无论选择往哪里去,都只有四分之一的几率是正确的。放在“理性”与“信心”的范畴中来理解的话,这个人的选择无疑是“非理性”的,并且他只能凭“信心”作出抉择。

虽然如此,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一个人在无法进行有效判断的情况下,却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他的选择虽然是凭信心作出的选择,却只不过是一种“盲信”而已。这就告诉我们,在“理性”有所不逮的情况下,“信心”的选择就成了唯一的可能,但这种信心的选择仍需要以理性的思考作为必要的参照,否则就会陷入到盲信之中。

二、人无法在穷尽理性之后再作选择

一个人有没有可能完全凭他的理性,而不借助他的信心去过正常的生活呢?在笔者看来,即便在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也绝无可能。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菜。一般来说,我们将饭菜做好之后,就会开吃了。那么,谁会在吃饭前,先用银针去测试一下饭菜里有没有毒,测过之后再去吃呢?我想,除了古代的帝皇之外,大概没有什么人会这么做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先用银针去测试饭菜有没有毒,然后再享用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担心饭菜会有毒?为什么不担心呢?因为凭经验!每天都这么做,都这么吃,从来没有中毒过,为什么要担心今天做的饭菜会有毒呢?简而言之,我们的生活不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信与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绝大多数的决定都不是由于严格的科学论证,而是由于经验及相信。因为我们相信日常生活的经验是可靠的经验,所以遇到相似的情况,我们就会不假思索地作出相应的选择。

那么经验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经验介于“理性”与“信心”之间。一方面,由于“经验”是容易从生活中捕获的,是可观察及可感受的,故此符合理性认知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经验”不是严格的科学论证,故此也带有主观的色彩,就这一点来说,“经验”与“信心”也是靠得比较近的。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中西菜肴的区别之一便是西餐的烹饪有赖于调料的精确配置及烹饪时长的精确把控,而中餐的烹饪则是凭厨师的经验及感觉。厨师在烹饪的时候并没有事先做过精确的评估,他只是凭着过往的经验去那样做,当他那样做的时候,每次放入锅内的佐料的量并不一定都相同,每次烹饪的火候及时间也不一定都一样。然而,正因如此,不同厨师在做同一道菜的时候,每次才能作出不同的口味来。

在此,我们看到“经验”虽然不能等同为“信心”,却更不能等同为“理性”,所以说人若要完全凭他的理性去生活,去行事为人,那是不现实及不可能的!

三、人需要拿出信心,却也不能总是盲信

人们若要维系正常的生活,除了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之外,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若要跟别人打交道就必须信任他人,可是信任一个我们不了解的人是有风险的,不信任别人则更是寸步难行,两难之间,我们只能选择有限度地信任别人。不过,这也是指着一般的关系来说的。如果是特殊关系就不能这样了,比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你就不能为了安全而有所保留地信任跟你最亲密的人了,因为倘若这样,你们的关系就会出现“信任危机”,就会向着“互不信任”的方向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亲密关系来说,足够的信任是必须的,尽管这种信任也是建立在对对方有着一定的了解及经验的基础之上。但“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这个险是我们必须要去冒的。我们可以在选择某个人做我们的终生伴侣之前,对他尽可能地作充分的了解,但你在了解他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存着怀疑的心去了解。倘若你存着怀疑对方的心去了解对方,你以为这样做才能知道真相,殊不知这样做乃“适得其反”。因为你对对方能否有正确的、全面的了解不在于你从对方之外的途径中获得了怎样的咨询,而在于对方是否愿意向你袒露心迹,但这就需要你让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

当我们将上述讨论运用在基督教信仰的场景中时,我们将会惊讶地发现,上帝所要求于我们的虽然是对他的完全信任,却绝不是“盲信”,因为基督教信仰是以上帝的自我启示及上帝在耶稣基督里奇妙的作为为根据的。我们对上帝的信乃是在听见他的话语及认识他的作为之后产生的,是一种因着遇见上帝的经验而产生的信心,并不是盲目之信。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