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的天主堂,最有名的当属东南西北四大堂。然而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座建于近代的天主堂同样精美华丽,她就是位于东交民巷的圣弥额尔教堂。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东城区,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条胡同成为各国列强的使馆区,故而名声鹊起。在使馆区里,外国人比较多,而他们当中又有不少基督徒,为了满足信仰生活的需要,于是教会在此建立了这座天主教堂。
1901年,北京教区主教樊国梁与法国驻华领事协商。从法国领事馆获得了一块地,作为建立教堂之用。而法国遣使会的高嘉理神父负责建堂工作。1904年,东交民巷天主堂正式落成,当时的教友主要是在华的外国人,教务基本由法国神职人员负责。
教堂被命名为“圣弥额尔”(即:米迦勒),名字来自《圣经》中的天使长,是负责征战,打败魔鬼的统帅。而在教会传统中,圣弥额尔又是信徒的守护天使,因此不少教堂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从规模和建筑年代看,东交民巷天主教显然都无法与其他四大堂相比,但在建筑风格上,却有自己的特点。她是一座哥特式教堂,且综合了其它四座教堂的优点,在造型上别具特色,小巧玲珑,建筑风格却非常讲究
圣弥额尔教堂现存建筑占地面积265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高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圣堂东西两面墙上装有清末从法国进口的彩色花玻璃。堂内顶部为斜坡型,上覆灰筒瓦,均为琉璃瓦。堂顶部用肋状拱券以增加高度,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圣堂东西宽三间,南北进深十四间,内有圆柱支撑,地板也为花砖甬道。
圣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天使圣弥额尔的雕像。这尊天使像雕刻精美,细节鲜明。天使造像和精美的玻璃花窗是东交民巷建筑中最引人瞩目的两大亮点。而且与其他四座天主堂不同,从建成至今近100年来,从未遭到严重的破坏,保存的比较完好,其建筑一直保留了原貌。
1949年后,随着外国传教士离开大陆,东交民巷天主教归属于北京教区。由姚光裕神父和张永善神父主持教务,信徒也都是中国人。1952年王师德、殿涤凡两位神父来此侍奉。1954年则由王基厅出任本堂神父。
1958年,东交民巷天主堂被迫关闭,成为台基厂小学的用地。直到1986年,台基厂小学从教堂迁出,教堂经过再次整修,于1989年12月23日复堂,定名为北京教区东交民巷天主堂。
目前东交民巷天主堂不仅开展福传事工,还积极参与各样社会事业。教堂神父经常组织信徒参与扶贫、赈灾等公益事业,并努力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此外,由于东交民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加上教堂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这座教堂也成为游客们的打卡之地,其中包括许多国际友人。可以说,东交民巷天主堂与其他四座历史悠久的天主堂一样,都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