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着迷多年北京旧式院落里的社会生态──胡同,曾经多次在胡同电线杆或槐树干或梧桐树干看到张贴“以马内利”或“天国近了”,那触动就像读诗篇119篇105节:“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北京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数不清,七拐八拐是九道弯,胡同里最具备生活气息,里头没有车水马龙,不一定富庶但一定丰富,对我来说都是生活的另类之美。
都知道春捂秋冻的道理,更知道北京春天极短。出门时犹记得合上圣经时正看诗篇43篇3节“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好引导我,带我到你的圣山,到你的居所。”住北京多年,深知胡同小巷的视觉虽灰白单调,却一点也不无聊,不论大派四合院还是小品老杂院,俯拾皆有百姓酸甜苦辣,同时存在生活的轨迹之美。当年抵京,曾迫切地找到梁思成与林徽音的北总布胡同三号,他们的儿子梁从诫还曾告诉我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文人都曾走过哪些巷弄。
对我而言,胡同生活是种境界,也是净界,我看小老百姓勤奋又认真过的小日子,就是诗篇37篇11节说的“但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
上午,我拐进一条胡同,一路都没半个人影,自己可听到自己的足声,不久,两大妈声音愈来愈宏亮。
“妳家屋檐底下那盆有花苞啰!”大卷发的说着。
“是呀,马上就见迎春花啰,花瓣就像一只小鸟刚孵化而出,多美呀!”小卷发的应着。
看,胡同人家文化底气就是不同,连小花瓣都被喻得如此文学。
我同两女人搭讪,赞美胡同的美好,大卷发那位:“换妳来住,妳肯定不爱厨房轮用的不方便”,小卷发那位:“那还不打紧,最要命的是半夜想上厕所,得勒紧裤带打着哆嗦蹲坑!”如此一听,我对胡同更了然!再望过去,挨家挨户几乎大门都是双开门。
不远处有几人正忙着,原来有新人拍结婚照,晨光灿烂,几位助手陪着新郎新娘拉扯婚纱在摆镜头,他们正趁安静清爽携手照相;新人相互依偎,黑色的礼服,洁白的婚纱,胡同转角不远处停放他们的奔驰新车……所有都在百年胡同见证与祝福中,那是人间幸福的时光!
这道风景线,有古有今,有新与旧,有老与少,衬托着眼前那个四合院用钟鼎文刻成的斑驳门联,彷佛主人给的祝福与新人的希冀,让我想起那位曾读英国教会学校的才女做过著名情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循人声再走去看见一位穿白袍长褂的南方口音挽脸人,这年头还有这手艺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挽脸老艺人坐高凳,被挽者坐矮凳,老人拿一盒脂粉及绕在手指的细线,先扑粉再用缠绕手指的细线一松一紧地工作,成本看来相当低廉,女人紧闭双眼有点疼痛状时,脸上的汗毛也正在初现的阳光中飞落……
十几分钟而已,矮凳上女人的脸顿时白了许多,岁月痕迹的确不多了。
走出胡同,每拐个弯都让我频频回头,真喜欢胡同里的北京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