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色列史纵览》 了解圣经历史事件

作者: 慕风
来源:福音时报
2017-11-29 10:58:49
分享与播放

阅读《以色列史纵览》这本书,收获颇丰。

本书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和考古学等角度针对以色列历史的发展进程做了全面的记载和介绍。书中关于圣经事件的记录,客观详细,出入有据。阅读之后,无论是对于以色列史的了解,还是圣经事件的认识,清晰而深刻。本书共计15章内容,从以色列战略性位置,巴勒斯坦地理开始,沿革圣经记载事件的次序,依族长时期、在埃及的生活、以色列民族在旷野,直到征服迦南得地为业的主线,发展至士师、国度及亡国历史,而最后以被掳和三次归回结束,向读者阐述整个圣经旧约以色列历史的面貌。这种鸟瞰式的记录,客观的评介以色列历史的角度,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历史事件,明白圣经着重阐述的信息,对于认识神的旨意,有更清楚的看见。

以前从圣经看以色列史,很容易带着有色眼睛,透过神学的角度,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照神预定一成不变的计划,这种主观的思想导致在看到历史事件的时候,快速阅读而过,假定神参与并主导着事件的安排,而忽略人物在事件中的责任和角色的深度,很容易陷入囫囵了解事件的概貌,而没有挖掘其内在真正人物作用并事件原因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在埃及十灾的描述中,以往阅读圣经,只看到接踵而至的灾难与其结果,并未深刻研究十灾的过程和发生的时期,透过结论而认识神的作为和安排,目的旨在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但是通过《以色列史纵览》的阅读,发现其记述更加详细的说明十灾发生在尼罗河泛滥的时刻,高潮在9月,而雹灾是在农作物大麦和麻成熟之季,在2月,等这样的方法类推确定十灾的过程最起码有半年之久(参128页)。通过这样的阅读,笔者看见,摩西肩负使命传达神的旨意,必须经过各样的艰难与时间的考验,在等候与盼望中忍耐实践,对于笔者来说,也是深刻的教训,服侍主并非一朝一夕,乃在艰难的考验与时光的见证,回应神的恩召。

另外本书记载先祖时期的风俗习惯,对于我们认识圣经事件的本身,有确切的解释。圣经记载亚伯拉罕娶夏甲为妻,通常认为是出于情欲和人意,并且亚伯拉罕在回应神的应许时,认为仆人以利以谢将要继承他的产业,对此不能理解,说法众多。然而《以色列史纵览》说明:“努斯文件有这样例子,无子嗣的父母亲,收养一仆人为儿子,这仆人就在有生之年服侍左右,若不生子,在他们死后,仆人就是继承人。另外,撒拉将其婢女夏甲给亚伯拉罕为妾,在当时属于很平常。”这样对于圣经事件的解释,笔者就会有更清楚的把握。然而,本书另外从客观的角度补充说明:“亚伯拉罕确实在纳妾的事上超乎神的旨意之外(参48页),神延迟应许的成就,成为亚伯拉罕信心的考验(参49页)。

本书对圣经事件解释的角度,客观而且合乎情理,帮助我们更深刻清楚对圣经真理的认识。比如对于以色列民过红海的事件,很多注释翻译红海为“芦苇海”而否定神的大能,但本书阐述到当时的三大神迹,更反射神的作为:1.移动的云柱,2.分开海水足够两百万人走过,3.合并海水溺毙埃及军兵(参133页)。这三方面证明神的能力超然且参与救赎当中。另外在耶弗他献女儿为祭的解释中,令人不能理解如此违背摩西律法,这也不是神喜悦的做法,而本书从七个理由和释经方面阐述:耶弗他并非杀掉自己的女儿,而是使她终生献身神的事工,在会幕终生独身(参240页)。这样更合理于对本事件的解释。

以往对圣经事件的看法,缺乏整合联络,导致对人物的认识,偏差扭曲,要么对事件的认识孤立片面,缺乏从全面角度来了解事件,以致面对每一件历史事件时,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没有答案。而《以色列史纵览》对事件的记载,综合而全面,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故的真正面貌和内在原因,帮助我们更清楚认识圣经。比如本书对于扫罗生平的记载,详细全面。让笔者纵览他被弃的原因,显而易见:情绪不稳定,嫉妒心强烈,缺乏自制,对神不敬畏等,都造成了他的被弃(参287页)。

不仅让我们清楚认识人物面貌,而且通过本书,看到对于圣经事件的联络,非常重要。书中总结大卫治国战略,表明大卫的英明。“他联合众支派,设立有效政府,组织祭司制度,并建立军队”(参287页)。一目了然,让笔者对大卫的认识,有不一样的高度,这也是我们在了解人物之时当把握的技巧。而且透过这种方法,本书向我们说明以法莲导致亡国的原因,以法莲在埃及,旷野、甚至士师时代,与其他支派间的隔阂矛盾,日益加赠,延续至最后的王国分裂(参335页)。并以此方法,笔者认识到约西亚王的死因,他虽然起初施行宗教改革,整合信仰,然而联合生平他所做的其他事件,才看出温和面貌之后,隐藏在他内心的欲望,企图左右世界局势,故此他亲善巴比伦,阻止埃及王尼哥,所谓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参401页)。

而考古学在本书的应用,使读者认识到被掳时的政治局势(参418页注一零七)。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通过阅读《以色列史纵览》,笔者不仅在综合历史事件方面,还是对考古、地理、文化风俗的研究,都有助于准确解释圣经真理,认识神的大能作为,明白人物事件的内在面貌和真实意义。

(注:文中标准参考页数为《以色列史纵览》一书的页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