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注:笔者毕业以后,自身处境加上各种听闻,吐吐槽唠嗑唠嗑,但请勿对号入座。
笔者当地并不太重视在读生,也许是因为供过于求,或是要求过高,加之义工能力当当,致使毕业之前遥无音讯,毕业之后尴尬处境。曾借朋友之口问过其身居要职的父亲,回曰“没有这个传统” 。
时代随着那位老人划的一个圈,三十多年的变迁如此之迅速,但旧思维仍定格在那些苦难的日子。
考神学之面试时,一个永不变的问题:“这条路很艰难,你想清楚了吗?”当时为了通过,无不回答“我知道,我愿意。”倘若,今日再如此问我,我也许没那么果断。 曾不断遇到大学生或滴滴师傅, 聊起你读什么专业。回“神学”、“基督教”,再听不懂“宗教类”总能明白。
这四年虽比不上大学生活,但同学间的情谊却更加的深厚。以至于毕业之时,同学间抱成一团纷纷落泪,感到四年如此之快,更知道接下来的路从此没有可以随时面对面的小伙伴。因为,我们不仅是同学,是朋友,更是同工。
毕业之前,彼此最关心的就是个人的禾场是否着落。各人的性情又是不同,有人好显露自己,有人过于低调,有人走一步算一步,有人迫切想知道前路。无论是分配制,还是聘请制,大家都对未来无比迷茫,唯有交托于神。
毕业之后,各回各家。有的直接分配,有的全时间义工,有的还在家里蹲......虽有少部分教会主动招聘,但总因能力不够或不合适而推辞。此地文化水平相对教高,你又实在欠缺。那地不易接纳外来人口,你也嫌那地过于遥远。本地要么人才济济,要么实在养不起你。
更要命的是,我们太过(属灵的)年轻。
听闻某地,负责人自身已是强势地不要不要的, 却希望请到一个成熟的,有能力的,有把控力的专职。如此,岂不两军交战。看到当地某处招人简讯,也是如此。谁不想请到一个已经做事成熟,品性又好,又有恩赐的人呢?可是实在不多啊。
看到现在年轻人不断兴起来,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到处嫌弃其过于年轻,又不花代价培养。某省某地愿意花7位数盖建筑,却说养不起专职,令该地愿意奉献之人和已经奉献之人基本生活都如此艰难。甚者,谈好一个月800价钱,一年后分文未付。倒逼奉献之人,涉外工作。
此路艰难非一句“我知道”可以概括,非一句“我愿意”可诉说。在教会义工做的比你都多,不好意思领工钱。没有工钱,又如何生活。这实在是个难题。致使“有的人没工做,有的工没人做”成为普遍现象。
这个时代又是大学生遍地的时代, 甚至研究生都是一抓一大把,让一个高中学历之人,教内教外立足都不容易。没有公认学位,想继续深造又基本无望。自考之路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匿名 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一名神学毕业生,不愿具名,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2017.11.13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