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见证会感悟:小心见证伤人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17-10-09 15:30:34
分享与播放

几年前在某教堂的交通见证会上,听到这么一个见证。有位老姐妹对信众讲述她坎坷的人生和信主的经历,她长久地饱受家庭的暴力与社会的歧视,对人生特别地绝望。有一次,她偶然听到福音,深受感动,受洗归主。此后,积极参加教会的活动,得到很多主内肢体的关爱。她最后总结到,“感谢主!感谢弟兄姐妹的扶持,你们真是比亲姐妹还亲”。

此时,有个非信徒听了,感到难以接受,认为这位老姐妹的话太极端,他认识她的亲姐妹,其实是对她不错的,并没有她说的那么不堪。不过他还是肯定老姐妹说的情况基本属实,也被很多细节所感动,只是无法认同其结论而已。最后,他对我说,“基督徒之间彼此相爱非常好,但不要因此就否定自己的亲人,这样说容易遭到反感。”

这位老姐妹的见证和不当言论,其实反映了当前中国教会中的一个群体,一种声音。有很多的姐妹,都经历过曲折的人生。她们大多生在封建意识浓郁的家庭里,从小就遭到重男轻女思想的歧视。而年长后,她们也往往遭遇了婚姻的不幸,社会的排斥,对人生感到迷茫和痛苦。而当她们在绝望中,却得到耶稣基督的救赎,并在教会里享受到弟兄姐妹的关爱,使她们重获新生,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但由于她们早年的苦难岁月,内心的怨恨没有消除,并有强烈的厌世情绪。加上教会里某些极端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基督徒是善良的,非信徒都是罪恶的,必然灭亡的。有些人甚至认为跟非信徒交往是一种犯罪,必须跟主内肢体往来。这种极端思想又反过来影响了教会里的舆论,导致其蔓延开来,造成了教会内群体反非信徒的氛围。可教会一旦形成这样的舆论环境,必然导致很多非信徒的远离,也阻碍了福音的传播。

使徒彼得认为,基督徒“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7)。说明基督徒需要有博爱的心,不单单只是主内彼此相爱,更要爱普世的众人。而在这些人中,既有信仰其他宗教的,也包括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要实践博爱,就必须学会宽恕,因为宽恕是爱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人性的自私,人们都是快意恩仇,对善待自己的人就以友好相待,而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却往往心存怨恨,甚至寻机报复。可耶稣基督不断告诫我们要懂得饶恕,因为每个人都有原罪,都是不完全的,行事为人上难免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但是基督的大爱原谅了人的过失,让我们的罪孽能够洗净,得到属天的祝福。基督不计较我们的过犯,而是以流血牺牲的爱宽恕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宽恕别人呢?(参:可11:25-26)只有做到宽恕,才能实践真正的爱。

因此,即使有些信徒曾经受过非常沉痛的伤害,但最好能做到宽恕他人,不要因此被过去的痛苦所捆绑,并因此扩大打击面,否定所有的非信徒。而且,假如我们能摒弃前嫌,做到爱与宽恕,甚至有利于福音的传播。

在初代教会,有位伟大的宣教士圣帕特里克(385 年-461年),他生在今英国的西南部,从小被一群爱尔兰海盗绑架到爱尔兰,卖给当地国王当奴隶。他于是渡过了六年被奴役的生活,饱尝了人生的苦难,后来他在圣灵带领下成功逃回故乡。回乡后,他进入修道院学习,并最后成为当地主教。可他始终没有忘记在爱尔兰的苦难岁月,不过他并没有选择怨恨,而是想到了宽恕。他认为必须向虐待过他的爱尔兰人传福音。因为正是他们的罪恶,才导致了他和很多人的苦难,而要让人摆脱罪恶,只能靠基督的福音。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前往爱尔兰宣教,虽然在早期遭遇了很多排斥,但他还是靠着圣灵的能力,带领很多人信主。他在爱尔兰宣教非常成功,修建了很多修道院、学校和教堂,使爱尔兰人从野蛮、血腥的偶像崇拜中解脱出来,成为基督喜悦的儿女。

基督徒需要能从仇恨中走出来,不可完全否定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更不可将此扩大到整个非信徒群体。我们只要能够做到爱与宽恕,就能消除内心的怨恨,并以基督的博爱去感化那些曾经的仇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