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文( Shi Wen , E. Z. Simmons,1846 - 1912),美南浸信会来华从事宣教和神学教育的著名宣教士,曾在广东和广西等地浸信会教会服务长达41年之久,是在中国广东和广西宣教多年的美南浸信会牧师纪好弼(Rev. Rosewell H. Graves)的接替者。
士文( E. Z. Simmons),于1846年3月1日生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1861年,15岁的士文受浸归信耶稣基督,成为美国浸信会教会的会友。南北战争爆发后,他被南方政府征召入伍,卷入到内战的战火之中。战后,士文离开军队,进入大学读书。就学期间,受圣灵感动,甘愿放下属世追求,立志奉献终身事主。他仍然以军人那种奋发进取之精神,不辞辛苦,为主 作工。1869年10月30日,士文在浸信会教会被按立为牧师。
1870年,在中国广东和广西宣教多年的美南浸信会牧师纪好弼(Rev. Rosewell H. Graves)返回美国养病,士文牧师被派往广东接替他的工作。是年11月23日,士文刚刚与麦吉女士(Miss Maggie)完婚。二人尚在新婚蜜月期间,即踏上远赴中国宣教之征途。1870年12月3日,年青的士文夫妇搭乘轮船,穿越太平洋,经过两个多月风浪颠簸之苦,于1871年2月6日抵达广州。
当时,士文夫妇所面对的宣教工作艰苦而繁重,除语言不通外,教会亦处在逼迫风潮中。幸亏有精通英语的华人牧师黄梅从旁帮助他,教他学习粤语,适应当地的生活。黄梅幼年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长大后从商。1855年左右,他从美南浸信会宣教先驱叔未士牧师(John Lewis Shuck)那里听信福音,并于1859年由叔未士施浸归主,不久便成为沙加缅度当地华人教会的领袖。他立志继承叔未士牧师的遗愿,回中国向自己的同胞传福音。1869年4月,纪好弼在惠爱路八约街建立起一座礼拜堂,称为惠爱八约浸信会,并于次年特地邀请美国加州沙加缅度华侨教会领袖黄梅前来,按立黄梅为牧师,专责牧养这所教会。士文在黄梅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环境,并度过语言关。未几年,他对所从事的宣教工作,已感觉到游刃有馀了。
士文牧师的宣教范围不仅限于广州,他经常冒着危险,不畏任何艰难,深入到内陆地区的城镇乡村,传扬福音,拯救灵魂。当时的交通情况极为恶劣,加之治安不靖,盗贼横行,民智闭塞,排外之风甚烈。但他靠着圣灵的带领,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安步当车,突破重围,在北江客属地区中,建立起不少教会和佈道所。浸信会史家如此称道他:“论到士文,他是一位勤敏的游行传道家,北江地区的设施都是他游行传道的效果。特别是在客家人中间传道,成绩昭著”(见《浸信会在华佈道百年略史》第15页)。
1874年1月初,因其夫人罹患重病,士文不得已放下工作,陪送夫人返回美国治疗。在美逗留期间,他仍心系华人,不辞辛苦地向当地华侨传福音。数年后,士文再赴广州,更加殷勤地事奉主、服事教会。除广州教会外,他还负责牧养台山、新会、开平、恩平、鹤山、顺德六县的教会,亦常常奔波往来于五邑、北江和西江等地传扬福音,为这些地区教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士文牧师不仅在教会的建立与拓展方面很有成就,而且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上也有极大的贡献。当纪好弼牧师在广州开拓中国浸信会的神学教育事业时,士文和当地华人牧师杨海峰成为纪纪好弼的左右手,穷毕生之力,言传身教,培养中国神学和宣教人才。
1912年,在中国服务40多年的士文牧师,因病不得不离开他所眷爱、并为之付出大半生的中国,返回美国疗养。不久病逝于美国北加州金门医院。临终前,他捐出自己全部遗产,用以建造两广神道学院院舍。这幢包括礼拜堂、办公室、课室和图书馆在内的大楼至今仍屹立在广州东山之巅绿荫深处。在大楼房角的一块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如此铭文:“此堂係由士文牧者于易篑时,嘱将其遗赀择地建造者。经于一千九百一十四年兴工。一千九百一十五年落成。计士文牧者自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来华,至一千九百一十二年归天国,共在广州四十一年。谨泐此以为永久之纪念。主降一千九百一十五年白显理志。”
士文牧师的亲密同工力约翰牧师(Rev. John Lake)在两广浸信会史略一书中,以略略数语概括了士文的一生: “士牧在华数十年,竭其智力,尽其财力,匡助两广浸信会事业。凡有募捐,必允为捐助。其为人也慷慨好施。其对人也真诚友爱。及其老也,扶病返美。然余得有机缘送之东度,侍之于金门医院。及其去也,紧执余手,含笑而逝,葬于金门。不数月其夫人亦随士文牧师荣返天家矣。”
作者:李亚丁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
原文: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