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有两处经文提出了两个使命,一是福音文化使命:“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5:19),二是福音使命,遵守主的教导“使万民作我(主)的门徒……”(太28:18—20)基督徒肩负这双重使命,都关乎基督福音的传播,却是两个不同的使命。福音使命是信仰的最终目标,而福音文化使命是为福音使命服务的,目的在于使社会各领域的人听得懂、看得见、想得清、悟得明,是一种具体有形的使命。然而,福音文化使命却是教会一直面临的艰巨任务——福音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无论是口传与文字信息的传达,社会飞速发展给中国教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福音文化要拓展更大的空间以服务于社会文化,必须转变与更新中国福音文化的使命。
一、传承福音的使命——文化载体
福音文化是传播福音的载体,没有福音文化不会有福音的长远传播,也就没有福音使命的有效完成。从《圣经》与福音的关系可以确定,福音文化与基督使命彼此分不开,我们看圣经正典的确立就可以明白,试想:如果没有摩西写的“摩西五经”,没有保罗写的十三封书信,主的门徒没有约翰等写下四福音书,圣经只能是零散的篇章;如果没有完整的《圣经》,基督福音传到地极也不现实;如果不把《圣经》译成世界各种文字版本,各种不同语言的民族与国家则无法颂读传承《圣经》。这些实事无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福音文化是传承福音生命的文化载体,是传承基督救恩生命的一种力量!
2010年的中国基督教写作人才培训上,全国基督教两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以“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讲话指出:“中国基督教宣传手段的滞后带来的负面教训已经太多,海外信徒几乎难以获得中国教会客观的信息,中国基督教会在对外的状况中基本没有的‘话语权’,……有时还沉浸在‘得救的人天天增加’的窃喜中。”可叹可悲!的确,许多地方只顾建教堂,增加信徒,很少有人考虑福音文化的建造,人们在茶余饭后的交流福音的文化通道基本就没有,教会大多停留在讲台的讲道或发放一些福音单张事工上,没有福音文化的建树,百姓了解认识分享神福音的通道哪能流畅?目前,中国仅一个《天风》公开发行,独一枝文字之花开放着,当然就有“行之不远”的结果,假如中国教会里有《红楼梦》一样的文学经典问世,影视上有犹《西游记》一样老幼百看不厌的电视电影涌出,神学与社会经济理论上有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学术出现,科学上有“哥白尼”的贡献,福音文化在中国难道不能进入民众文化生活吗?记住:福音文化是传承基督使命的载体。
二、纯正教会的使命——文本保障
传统教会保守四个特性:合一性、圣洁性、大公性和使徒性,这是基督教会信仰纯正的四个标志,这一目标的确立与检验,是以使用和确定的福音文本给予保障的。比如,坚守三大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他拿修信经》认可的最基本信仰,是正统权威性纲要。尤其是《使徒信经》成为基督徒敬拜中使用最广的信经,成为教会宣告三位一体创世救赎的教义"信仰标准"。自古及今成为联接基督教各教会、各宗派之间的共同信经,纯正着教会的生命联接与发展。三大信经是以文本方式出现并宣颂的,从传播与传颂形式看,同样是一种以“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的文化的表现形式, 正因为有这种文本的传承的统一性,才保证了正统教会从初期到以后的纯正性,这就是文本保障。再看奥古斯丁和加尔文对基督教信仰纯正的贡献,同样是真理捍卫的文本著作,奥古斯丁的 《上帝之城》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成为神学界传承纯正信仰的教义文本。这些成果归根到底是福音文化的功能,没有福音文化传承,就没有基督教三大信经的经典形成,同样也没有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和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的著作问世与传播,当然基督是中心,权威在上帝!福音文化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文化,是宣示基督信仰的文化。这就是上帝要我们“口唱心和地赞美主”的缘故,心灵的纯正才有共同的“口唱心和”,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的福音文化具体形式——福音文本!
三、社会进步的使命——文明提升
信仰高于文化,但文化可与信仰接合服务,成为提升社会进步的力量。从世界发展的文明进步史可以证明,基督教文化起着引导文明进步前行方向的作用,尤其是西方,没有基督教的文明就没有西方的现代文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其实,基督教文化在经济、政治、科技、艺术、文学及哲学,特别是社会道德等无不充满着基督教文明与福音文化的气息。在发达国家里,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及建筑家都能找到他们的生命价值与体现方式,福音文化也在中国人们生活里同样承担着提升文化与文明的使命,如明朝科学界三大柱石的徐光启、李之澡、杨廷筠,文学界的冰心、老舍、徐志摩、林语堂,革命家孙中山,社会慈善家刘子如,现代医学家林巧稚等都为中国社会进步与文明作出了贡献,用福音文化提升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面对今天,要更多思考的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挑战,福音文化如何建树并提高进入传统文化融入而更新?让基督教如何融入中华文化,扩展境界走进公众,更加广泛地传播上帝的真善美?这就是中国当代福音文化使命!中国教会必须自己来完成。基督教文化“以神为本”,中国文化“以人为本”两种文化虽有差异但不背离,而且中国传统文化里闪烁着上帝的启示与真理的光芒。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集中体现在孔子 “仁,义、礼、知、信”的思想上。“仁”是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与珍惜。反应在三个层次上:1爱己,2孝悌,3爱人;“义”是“正直”。“礼”是守法、礼节与贵和。这恰好与《圣经》爱的最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有共同的契合点,从文化上看结合得好就能共同繁荣。从中国基督教会目前来看,真正欠缺的是利玛马窦式的传道精神,即“为了中国人而成为中国人”的福音精神;缺少的是保罗的传道风范:“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的风度。(林前9:20-23)如果基督教会从上至下做到那样,基督福音在中国就本土化或在地化(河南周口基督教有典范)了。个人认为中国教会应当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全国基督教两会要力主开拓出营造福音文化的良好渠道。当把资源重点投入到福音文化建造上去,营造福音文化生长的环境,让福音文化恩赐的人有归属之地。
二、全国基督教各地教会牧者需要更新“传道”的观念。通过不同的形式,调动基督徒的福音文化责任,不是要牧者有这个恩赐,但要有这样的理念,从单一传道方式,向多元福音文化方式拓展思路,使每个教会信徒都有培育福音文化事奉人才的使命。
三、发挥出基督徒在文学、艺术、科技、神学、影视等领域已有建树的优势力量。全国基督教两会应组织福音文化各种团队,大力给予帮助与通道的展示。今天是经济与效益的时代,没有组织强有力的支柱,靠个人之力难以孕育出经典文学、艺术和科技的问世。
最后我以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事例,来请大家思考文化福音使命的功效:三年前,长沙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工作了,父母是基督徒,想她信耶稣,可怎么传,她就是不信。一天,她母亲无意中把重庆《天韵》放在了家中的茶几上,她回家翻了两下,首页《走进信仰》一小文,她看见了,一下触动了她的心灵,后来给我打来电话,说想订一份。第二年给我说:“李牧师,我信主已受洗了,为我祷告”。再后来说,她有考神学的愿望了!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杂志在福音文化上产生的作用,福音使命就进入她心中了。这不正是应验着“文以载道”和“文以兴道”的功能吗?相信有一天,神会兴起中国福音文化,更好的完成中国福音使命,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