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枯燥乏味怎么办?

作者: 穆熙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1 12:48:29
分享与播放
预备讲道

枯燥乏味的讲道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情,虽然不想遇见,但也在所难免。不仅一些传道者有亲身经历,作为听道者的信徒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表面上看,枯燥乏味的讲道听起来令人不舒服,似乎并不耽误一场预定信息的宣讲。但实际上,效果上会大打折扣,不仅讲道者要勉强维持直到结束,听众也要勉强配合,心思都难以放在真理上。

枯燥乏味的讲道肯定不受待见,那为什么会发生呢?主要的原因可能需要从传道者身上寻找,而不是坐在台下的听众。很多人以为讲道之所以枯燥乏味,是因为讲的知识、理论太多,信徒听不进去,才导致枯燥乏味。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产生枯燥乏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不接地气。一般来说,在预备信息之前,必须了解听众的情况如何。如果不了解听众的情况以及切实需求,那么预备出来的信息很难与信徒产生共鸣。既然无法产生共鸣,那么枯燥和尴尬就难以避免。

二是缺乏情感。有时候讲道人的心情没有准备好,甚至有些传道人在刚生完气或吵过架后讲道。这些看似只是个人的问题,但在面对大量听众时,情绪、表情、肢体语言等难免会影响到信徒。

三是经文不熟。如果讲道的经文尚不熟悉,就拿去讲道,会带来连锁反应,比如无法到位地解释经文的意义;引用时需要照着读出来,无法背诵。试想一下,讲道时经文解释不清、背不出来会是什么样的氛围?只会是尴尬和冷场。

四是内容陌生。讲道者需要准备讲道的内容,更需要对准备的内容了然于胸。虽然不需要把所有内容都背下来,但大纲要随口而出、骨架要了然于胸、内中逻辑连接与转折等都要清楚。只有如此才能游刃有余,不至于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也不至于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开始与结束。

五是互动不足。讲道是一场交流,并不是一个人的演讲。既然是交流,那么与信众间的眼神交流、提问等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保证信徒能够参与其中,进而领受信息的关键。若互动不足,甚至干脆没有,信徒也会觉得与自己无关。

如果讲道者在这些方面把握不足、没有做到位,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就是枯燥乏味、台上与台下满是尴尬,讲道者与信众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赶快到时间、赶快结束回家。

既然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就需要想办法解决,而不仅仅只是知道问题的存在,却不想办法解决,任由问题继续。那么如何解决呢?肯定是要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可以从五个层面的关系来看:

一是与上帝的关系。讲道是讲上帝,所以一个是要有讲的知识;另一个是要建立好关系;第三个是要甘心乐意为其服务。这三点缺一不可。

二是与信众的关系。讲道者服务的对象、教导的对象是信众,因此要想讲出接地气、符合信徒心声、能够为信徒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还是要回到信徒中间去,与信徒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想信徒之所想、做信徒之所做。

三是与圣经的关系。圣经是真理,传道人之所以为传道人、之所以讲道,也是为了传达圣经的道理。若想做到准确无误地传达,答案也很清楚,就是先将圣经的真理传给自己,并且准确领悟,才能准确传给他人。

四是与讲道的关系。一场成功的讲道并不能随意而来,一个是需要长远积累;另一个是临时充足的准备。从临时的角度来说,讲道之前必须先充分准备,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只有如此,才能轻装上阵。

五是与自己的关系。讲道是由人来传达的,传达者的状态如何,直接决定着讲道的走向、效果如何。从临场的角度来说,传道人的身体、心情、与上帝、与信徒,以及与讲道本身的预备都很重要,相互连贯联通。

所以,只有先善待自己,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以及各种关系也都良好,那么一场讲道才会生机盎然,不至于死气沉沉、枯燥乏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