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讲道:如何看待牧者口音问题?

作者: 多明我之锤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01 15:11:31
分享与播放
讲台,十字架

上个主日在某个教堂听道时,分享的中年牧师来自南方某地,由于她乡音较重,普通话并不十分标准。坐在我后面的两位中年姐妹,一直对牧者的口音窃窃私语,甚至轻声模仿其说话的口音,而另一位姐妹更是笑出声来,影响了身边的听道者。

其实这种现象在某些信徒中是存在的。笔者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某地牧者来我们这里分享,他也同样有很重的口音。结果就有弟兄在微信中跟我抱怨说,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行,各地教会也出现了人员的调整,有些外地的牧者、传道都被分配到异地的堂会侍奉。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牧者,由于当时普通话教育并没有后来那么完善,因此多多少少都带有很浓的乡音,在表达一些词汇时显得并不那么标准。这种情况在方言众多的南方显得尤为突出。

虽然牧者存在口音上的问题,有些词汇表达并不那么准确,但这并不影响其所传递真理的可靠性。因为千百年来,普天之下的基督徒说着各种语言,分享上主的话。虽然语言不同,可福音照样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上主的能力,并不会被某种语言所限制。

更何况讲道的核心价值在于上主的话语,而非讲道者的口音。若因嘲笑口音而分散注意力,甚至影响聆听的效果,最终受损的是自己的属灵生命。而且牧者是在分享上主的话,我们岂可嘲笑呢?这种行为显然是不蒙上主喜悦的。

牧者的每场讲道都是经过长时间准备的,耗费了很多精力。假如我们在听道时,仅仅因为他们的口音存在一些问题就对此嘲笑,无疑是对牧者辛勤工作的不尊重。这种行为如果让牧者得知了,那将是一种伤害。

而且嘲笑牧者的口音,也多少存在地域歧视的嫌疑。因为每个地方方言的产生,都是其生产、文化发展的结果。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觉得某种语言感到可笑,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其产生了歧视。

因此,我们应当以上主的标准看待讲道,专注于牧者所传达的圣经教导,思考如何将这些教导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即使讲道者因为方言问题而有些不标准,但上主的话语依然大有能力。只要我们存着渴慕真理的心,就能从中获得造就。

嘲笑牧者讲道的口音,是与圣经中爱的教导相悖的行为。当我们因口音而嘲笑牧者时,实际上是在轻视上主托付给他们的神圣工作,忽视了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我们必须明白,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牧者,都是上主所使用的器皿,他们的服事值得我们用尊重与感恩回应。如果我们专注于论断牧者的口音,那就偏离了听道的本质。只有我们秉持受教的心,才能让生命获得真正成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