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5年7月8日,佛山市报告首例输入性基孔雅热病例,随后引发本土社区传播,7月20-26日,广东省一周新增2940例,其中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截至8月2日,全省累计报告超过6000例,波及近16个地市。
该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传播,症状包括高烧、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
为保障教会弟兄姊妹的健康安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多间堂会发布防控提醒并对教堂进行灭蚊行动。
以下根据多间堂会发布防蚊措施整理:
一、教堂防控措施
全面清理积水,杜绝蚊虫孳生;检查教堂内外花盆、排水沟、天台、绿化带等易积水区域,及时清理,避免蚊虫繁殖。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灭蚊消杀,重点针对草丛、水沟、地下室等蚊虫密集处。
加强防蚊设施: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在教堂入口、休息区等放置灭蚊灯、驱蚊液,供信徒使用。
做好健康宣传:在教堂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醒信徒注意防蚊。鼓励信徒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教会。
二、信徒个人防护建议
居家防蚊:定期清理家中花盆托盘、空调排水管、瓶罐积水,减少蚊虫滋生。使用蚊帐、电蚊香、驱蚊喷雾等防蚊措施。
外出防护:前往教堂或户外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清晨、黄昏等蚊虫活跃时段长时间停留户外。
症状监测:如出现突发高烧(39°C以上)、关节剧痛、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
三、教会应急管理
若发现信徒或同工疑似感染,应立即协助其就医,并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病例报告和场所消杀。
必要时可调整聚会安排,如减少密集活动、增加线上崇拜等,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