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化融通的途径:“培植人格”与“中西交友”

作者: 洪道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6-19 18:36:15
分享与播放

一、以培植人格为目标

1、婚姻家庭

既然“人格”能够“救国”,它便首先应当在婚姻家庭中体现。针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罗素所倡导的“男女自由同居”论调,赵氏认为必须予以纠正。因为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其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脉。赵氏主张,基督化的婚姻应完全建立在一夫一妻、自由恋爱的基础之上。然而,爱不仅是权利,更是责任;因此,他提醒人们在择偶前,必须先承担“此结合全部彻底的责任”。夫妇若能做到“彼此忠信”,便能为子女树立“生命与人格的典范”。

2、择业

赵氏首先肯定:一切正当职业皆为神圣,关键在于择业动机。若动机不正,人格便会受损。因此择业时,“我们须看自己的才具、社会的需要、应有的预备、师友的指引、内心的觉悟及上帝的旨意,而仔细考虑,诚心祈祷,然后决志”,务求所作抉择既有益自我实现,有益于天国事工

3、教育

赵氏认为学校教育与人格塑造密切相关。中国古圣先贤从不把学问与道德割裂,正所谓“尊德性而道学问”。因此学生应充分发挥理性功能,因为“运用理性审察事物,是组织统一的习惯、态度与行为的唯一法门”;同时,学生也应在力所能及的校务中“竭力行之,以养成服务的习惯,利他的态度”。

二、以中西交谊为途径

对于“本色化”的理解,赵氏的思想不仅深邃,更与众不同。一般人以为,既然要去除基督教的西洋色彩,便应先脱去一切西式仪节、组织与神学思想,再将中国文化要素注入。然而,这并非赵紫宸的主张。相反,他认为创建本色教会的关键一步,恰恰是效法西方教会。因为“本色教会”只是一种特定制度,而非“另类”基督教;“本色”并不必然等于“非西色”,本族思想也不只含本种族的文化因子。

赵紫宸对中西关系的看法,与非教者截然不同。这或许源于他的“西方情结”,却更反映他对本色化融通的神学诠释。本色化的前提,是必须确保基督教本质不被扭曲;而保障之关键,在于中国教会不能切断与西方教会的联系,否则源流被截,福音也将有被扭曲的危险。就现实而言,亦须妥善处理双方关系:不到万不得已,中国教会应采取协商方式。

诚然,中国教会要创建自己的制度与神学教义,但此实验仍需西方教会协助。不仅在权柄移交前须得其支持,即便移交后,亦需其长期帮助。因此,中国教会应主动发展与西教士的友谊,以爱的生活消除彼此之间的障碍,正如耶路撒冷大会所示。

总之,本色教会的建构并非中国教会一厢情愿之事;欲创造“簇新的世界文化”,更需中西教会共同努力与协作,使基督教“侵入中西文化,得其精髓,然后涌而出之”。

引注:

王治心撰,《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赵紫宸,《耶稣的家庭观念》《赵紫宸文集第一卷》。

赵紫宸,《基督与我的人格》《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短论》《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中国人的教会意识》。

赵紫宸,《我对于创造中国基督教会的几个意见》《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今日中国的宗教思想和生活》《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敬致全国中国基督徒书》《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风潮中奋起的中国教会》《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我的宗教经验》《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我翻译赞美诗的经验》《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基督教哲学》《赵紫宸文集第一卷》。

赵紫宸,《中华基督教的国际问题》《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万方朝圣录》《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关于“一个宣教士思想的演变”之讨论的一封信》《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