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在团契里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9 07:26:06
分享与播放

那天晚上,我参加一个教会的活动。活动上教会负责人宣布:我们教会的青年团契成立了。与会的信徒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个团契的建立。

现在,各地的教会都认识到团契的重要性,各类团契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

团契(Fellowship),基督教新教的一种组织类型。意指教徒间的团结契合。有些教会用作教徒组织的名称,如妇女团契、青年团契、夫妻团契、老年人团契等。多引用《圣经》人物来命名。(丁光训、金鲁贤主编:《基督教大辞典》第641页)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知道:所在的各个教会规模大小不一,小的有百十号人、大的有数千人甚至是万人,而教会的教牧人员有限,讲道无法满足所有信徒的灵性需求,教会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一位信徒照顾到、关怀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神的居所,基督是元首,也是信徒们共同敬拜、相交、成长的大家庭。在教会中,我们通过听道、祷告、唱诗、读经等方式来敬拜神,领受祂的话语,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然而,仅仅依靠主日的聚会和牧师的讲道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所以教会“小团体”的建立是必然的。教会的团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团契会弥补这一不足方面的作用,是教会在组织制度上的一环。

在这种情况下,团契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团契是教会中的一种小型聚会形式,它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亲密、更加深入的交流平台。在团契中,信徒们可以分享彼此的信仰经历,互相鼓励,共同探讨圣经的真理,一起祷告,为彼此的需要向三一真神祈求。这种小团体的相交,能够让信徒们在团契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体验到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团契也是信徒们在信仰上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团契中,信徒们可以互相提醒,彼此勉励,帮助彼此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偏离正轨,不断追求属灵生命的成熟。

团契的“头羊”有的是教会传道人或负责人推荐一些人选,这样就能保证信仰上没有偏失,从而确保供养上的安全。一位牧师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大教会就好像一个大羊圈,草不够丰盛,但特别安全,羊儿要吃饱,又要保证安全,就要靠这些小团契,如果在外面找一些小团契,就很难保证灵命的安全。”

这位牧师的话很有道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五个方面的启发:

一、我们需要、应该在团契里

从教会组织的角度来看,团契也是教会组织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教会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信徒,使教会的事工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通过团契,教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信徒的需求,更加精准地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会的使命和目标。此外,团契还能帮助新信徒更好地融入教会,让他们在团契中找到归属感,更快地适应教会的生活节奏,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会的各项事工中来。所以,信徒需要、也应该在团契里,成为教会某个团契的成员,力争做到信徒都在团契里。

个别的信徒抱怨教会不关心他们,发牢骚说教会没有爱。其实这不是教会的原因,而是他本身的原因,因为他只是“圣诞节信徒”,平时既不在教堂聚会又不在团聚里,实际等于脱离了教会和弟兄姊妹。如果我们除了主日在教堂聚会外,又在教会的团契里,那基督的爱、教会的爱、弟兄姊妹的爱,就会环绕在我们身边。

二、要加深教会团契的精神

什么是教会的团契精神?教会的团契精神是基督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信徒之间的彼此相爱、相顾和相交。这种精神源于圣经的教导,耶稣基督命令我们要彼此相爱,如同祂爱我们一样。在使徒行传中,早期的教会生活就展现了团契的美好图景,信徒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参见使徒行传2章42节),是一幅在基督里和睦同居、其乐融融的祥和局面。

团契精神强调信徒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无论种族、性别、社会地位如何,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彼此之间是弟兄姐妹的关系。在团契中,信徒们分享彼此的喜乐和忧愁,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在灵性上共同成长。10多年前老弟兄就曾经和同工们分享说过:在团契里你不要以为你还是什么老板、什么“长”,在团契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上帝的羔羊。

如何发扬团契精神?笔者以为:

彼此相交:信徒们应当积极参加团契聚会,与弟兄姐妹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通过分享信仰经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互相代祷:为弟兄姐妹的需要、困难、疾病等代祷,让每个人感受到神的爱和团契的温暖。

服侍与关怀:每个信徒都应当有服侍的心志,主动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无论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是精神上的鼓励。

共同学习:在团契中组织圣经学习、神学讨论等活动,共同深入研读神的话语,增长属灵的知识和智慧。

解决冲突:当团契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当以基督的爱和宽容来处理,及时沟通,寻求和解,维护团契的和睦与合一。

总之团契精神,实际就是主耶稣基督的教导: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三、团契要有足够的灵粮供应

教会的团契是否能够办得好,牧养这是很关键的。不管什么样的团契,不仅仅是在这里赞美、唱歌、联欢、分享等等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在信仰里、要在基督里团契,这就离不开牧养,即福传。

这里要注意四点:

1.每个团契都不可或缺地需要有教会的教牧同工参与其中。他们以圣经真理为指引,以基督的爱为动力,为团契成员提供牧养、引导、帮助与归正。他们的引领,能确保团契不偏离圣经正道,不被异端邪说所迷惑;他们的关怀,能帮助信徒在信仰的困惑与挣扎中找到方向;他们的祷告,能为团契成员带来属灵的遮盖与祝福。有教牧同工的参与,团契便如同有了稳固的锚,无论风浪如何变幻,都能稳稳地行走在基督所命定的道路上。

2.牧养必须是精准而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团契,成员的年龄、背景、属灵生命阶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牧者们能够敏锐地洞察这些差异,制定出符合各团契实际情况的牧养策略。对于青年团契,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信仰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平衡,帮助他们在世俗文化的冲击下坚守基督信仰;对于家庭团契,则可以着重在婚姻关系、亲子教育等方面给予圣经的智慧与指导;对于新信徒团契,基础的教义教导和信仰生活引导则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按需分粮,才能让每一个信徒都在团契中得到切实的喂养,使他们在基督里“生根建造,信心坚固”。

3.团契生活应当远离刻意与呆板,避免沦为毫无生气的形式主义。真正的团契,是充满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共同体。它不是一堆僵硬的宗教仪式的堆砌,也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例行公事的聚会,而是信徒们在基督里的真实相交与彼此服侍。在团契中,成员们可以坦诚地分享信仰的喜乐与困惑,可以彼此代祷、互相鼓励,可以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样式。这样的团契,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信徒们的生命中,滋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信仰充满温度与活力。

4.团契学习的教材选择上,应当注重与平时主日聚会内容的互补与拓展。主日聚会的讲道,通常是对整本圣经或神学的系统性讲解与宣教,而团契学习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特定的圣经书卷、神学主题或信仰生活议题。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基督教著作,如《天路历程》《效法基督》,或是针对当代基督徒常见信仰问题的解答书籍,作为团契学习的材料。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够拓宽信徒们的信仰视野,更能让他们在不同角度的研读与讨论中,对基督的真理有更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四、团契要有特性和多样性

 其实团契也有“小团契”和“大团契”之分的。小团契有的就是几个人,大团契有的四、五百人。但是在团契的牧养也好、福传也好、活动也好,与在主日的牧养、福传、活动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这里就强调团契的特色性和多样性。然而,无论是何种规模的团契,在牧养、福传以及活动的开展上,都与主日的牧养、福传、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团契的特色性与多样性。

首先,团契的特色性体现在不同团契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与侧重。例如,青年团契充满活力与激情,关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坚守信仰、平衡学业、就业与灵命成长;老年团契则以智慧与沉稳著称,注重在生命的晚年更加深入地研读圣经、传承信仰;盲聋哑人团契以特殊的沟通方式,在寂静与黑暗中寻求基督的光与爱;工商团契则在商业的浪潮中,探索如何以信仰为指引,践行商业伦理、荣耀神的名等等。

其次,这些不同类型的团契在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以及参与人员等方面都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百花齐放”之势。有的团契选择在清晨的宁静中相聚,比如晨祷团契,是以祷告开启新的一天;有的则在傍晚的余晖中分享,交流一天中的信仰感悟,比如职场团契。活动地点或在宽敞明亮的教堂会议室,或在温馨舒适的教堂会客厅,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弟兄姊妹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神的同在。活动方式更是灵活多样,有的团契以小组讨论为主,深入探讨圣经经文;有的则以实地服务为特色,如探访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家庭等,在行动中践行信仰。活动内容涵盖圣经研读、祷告会、见证分享、属灵书籍阅读、福音电影观赏等,满足了不同信徒的属灵需求。参与人员也因团契的性质而异,有的团契主要由某一行业的信徒组成,便于在专业领域内相互扶持;有的则是混合型团契,让不同背景的信徒在交流中碰撞出信仰的火花。

五、团契不要脱离教会

这方面是因为我曾经问过一个教会的负责人,你们为什么没有团契?他说原来有过团契,但是后来这些团契的人就有点儿“翘尾巴”了,有不从教会管理的倾向,甚至于和教会格格不入。所以这里要强调:你的团契再好、再活跃,也不能脱离教会,要和教会保持在思想、灵性、事工、步骤上的一致性,要围绕教会的中心来活动,不能以团契来自立山头、拉帮结派,不服从教会的管理和领导。

有神学家认为:团契是医治主观和自私的特效药。任何一个信徒不能离群索居而生存。信天父必须信人类是一个大家庭,信基督必须信同道们在基督内联为一体。“公祷书中的祷文、礼文都具有社会性。我们用此书而崇拜,不能不加深教会观念和团契精神。”(湖北省基督教两会出版:《公祷书》第7页)

这里介绍一个教堂团契:这个教堂的每周活动安排中还有一个让人关注之处。星期三晚上同时有两个团契:企业家团契与姊妹团契。姊妹团契主要针对女性信徒开展婚前培训以及婚姻家庭的经营培训,以帮助女性信徒从信仰、灵修的角度出发来应对世俗生活中出现的婚姻问题。更让笔者感兴趣的是企业家团契。据牧师介绍,这一团契是新近开展起来的,也是他们发现信徒中企业家(包括私企老板、个体户等)的人数多的时候,觉得有必要将他们组织起来,希望能用圣经来引导他们的金钱观与管理理念,为他们灵性生命的成长与相互交流建一个平台。用牧师的话说,就是“让他们朝着积极向上、身心灵和谐的方向发展”。

企业家团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界对所谓“老板基督徒”的群体亦不乏关注。这一以圣经为联合基础,以满足灵性需求为共同旨归的群体,不同于世俗界常见的联谊会、俱乐部,其成员不以交结生意伙伴、赚钱牟利为目的,而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圣经之上的企业文化圈和一个基于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灵修团体。

一位学者在参加了一次企业家团契之后说:他观察到该团契人数有40人左右,此数字还会呈上升趋势,性别比例对半,年龄在30—50岁的居多。由于该团契刚组建不久,所以此次聚会的主要讨论议题还是围绕着该如何开展团契活动进行的。参加此团契的信徒思想相当活跃,都争相为团契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团契带领人Z弟兄建议采用主题式查经的方式进行灵修,并进行分组讨论、对照《圣经》以解决企业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这无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关于主题则应有一个提纲,如列出金钱观、恋爱观等主题计划。(杨华明:《重庆市基督教调研报告》)

总之,我们的教会应该有团契,团契实质上是教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织。我们每一位传道人应该在团契里头服侍、我们每一个信徒都应该在团契里过信仰的生活。在团契里其实就是和基督在一起,就是在基督里。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