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以为,杀人仅仅存在于血腥的案件和法庭的审判中,而实际上,上帝在《出埃及记》20:13中明确规定“不可杀人”,这是他对人类内在生命的至高要求。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心中的仇恨、怨恨、愤怒,甚至无意间的疏忽,都有可能在无形中犯下杀人的罪行。正如圣经中记载该隐杀害弟弟亚伯那样(创4:8),谋杀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深层次的是对上帝形象的亵渎。因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创9:6),任何对生命的漠视和伤害,都是对上帝创造成就的践踏。
一、内外之罪
圣经中对谋杀的区分十分明确:故意谋杀与过失致死分别对应不同的刑罚与后果。故意谋杀者理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而那些因疏忽或愤怒失控导致意外的人,也不能逃避上帝的审判。事实上,耶稣在《马太福音》5:21-22中不仅要求我们避免实施杀人行为,更呼吁我们洁净自己的内心,摒除一切隐藏的怨恨和仇视。
这一教导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没有直接动手杀人,但内心里那份“杀意”却时刻存在。它可能以嫉妒、怨恨、冷漠甚至漠视弱者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可能在面对社会不公、工作压力和家庭矛盾时,选择以消极的方式报复,而这种行为无形中损害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与爱心。比如,企业高管在决策中忽略了基层员工的安全,导致工厂事故频发;又如某些政治人物利用权力对异己进行精神上的打击,种下仇恨的种子。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外在的暴力犯罪,更需要反省内心那份看不见的、潜在的杀意。
二、现代社会中的“杀意”
圣经原文中用于描述谋杀的希伯来语词汇“rasah”,特指非法、预谋以及背离道德规范的杀人行为,同时也涵盖因疏忽或过失导致的他人死亡。上帝不仅严禁蓄意杀人,对那些因疏忽大意、未能尽到守望职责而导致他人丧命的行为同样持否定态度(结33:7-9)。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人公然宣称“我要杀人”,但内心深处那份因愤怒、嫉妒、冷漠而激起的情感,恰恰是在以另一种形式践踏第六诫的教导。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与信息爆炸,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内心的情绪。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不少人在键盘背后发泄愤怒和不满,最终将无数个性命与前途置于风险之中。网络暴力不仅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名誉和生活,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促使受害者走上绝路,这正是现代社会中“心里杀人”的极端表现。我们常说,语言有力量,一句刻薄的恶语便可能在无形中扼杀一个人的希望与未来,而这种杀戮行为正是对上帝所赐予每一个生命的极大不敬。
当人们在网络上发表侮辱、诋毁甚至恶意中伤的言论时,其实已经在内心深处播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种仇恨如果任其生长,便会转化为精神上的杀戮,正如约翰所警示的:“凡恨弟兄的,就是杀人”(约一3:15)。这种看似无形的“杀人”,比刀剑下的血腥谋杀更为隐蔽,却同样能侵蚀人心,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其中潜藏的危险同样不可小觑。比如,酒驾、开车时发短信等行为,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谋杀”,但因疏忽大意而造成交通事故,导致无辜者死亡,其本质上也是对第六诫的亵渎。正如《民数记》35章中提到的,因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责虽轻于蓄意谋杀,但依然需要受到严厉的警示与制裁。
三、冒犯了上帝的形象
为何谋杀被视为如此大恶?其原因不仅在于对人类生命的轻视,更在于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攻击上帝的形象。正如《创世记》9:6所言:“凡流人血的,他的血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神圣的意义。任何试图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无异于亵渎神圣、僭越上帝主权的行径。甚至在现代社会,诸如堕胎、对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对待等现象,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忽略了对神圣生命的尊重。
上帝对谋杀的极度憎恶还在于,它违背了他对人类彼此相爱的要求。耶稣在《以弗所书》4:31-32中教导我们要“除去一切苦毒、恼恨、忿怒……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这种内心的仇恨,正是现代人际关系疏离和社会分裂的根源。无论是家庭纷争、社区矛盾还是国际冲突,其背后都少不了一种内在的仇恨和杀意。
四、从内心杀意到爱心的转化
面对这种看似无形却真实存在的“心里杀人”的罪行,我们不能只是谴责和忏悔,更要勇敢地走向悔改和重生的道路。圣经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悔改之道:
1、认罪省察
像先知约拿一样,我们需要深刻反省内心,勇敢承认自己的罪行。正如《约拿书》4:4中所隐含的那种对自己内心邪恶的觉察,我们必须承认“我以罪性发怒”,不再自欺欺人,敢于正视自己心中的黑暗面。
2、领受恩典
亚伯的无辜之血提醒我们,罪的沉重必须通过基督的宝血得以洗净(来12:24)。只有信靠耶稣的救赎,我们才能得到上帝的宽恕,从内心的杀意中解脱出来,获得全新的生命。上帝的大爱和恩典正等待着每一个真心悔改的人。
3、实践和好
悔改不仅仅是口头的忏悔,更需要在行动上落实。耶稣在《马太福音》5:23-24中教导我们,若与人有争执,首先要主动和好,以恩言化解仇恨。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努力修复破裂的关系,用爱心代替怨恨,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基督的光和爱。
“我们在心里杀人”这一观点,不是要我们陷入绝望,而是呼唤每一个信徒都能正视自身内心的黑暗,追求真正的更新与转化。上帝的恩典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肯低头认罪,他必定以无尽的慈爱来医治我们那破碎的心。爱是治愈一切仇恨的良药,饶恕能化解最深的仇恨。只有当我们摒弃内心的杀意,才能真正拥抱生命的美好,才能在上帝的恩典中找到真正的平安与救赎。
总之,第六诫不仅仅是一道律法,也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外在的暴力与杀戮无疑是大恶,但那份在内心滋生的愤怒、仇恨、漠视,才是真正最危险的罪恶。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断警醒自己,从心底悔改,从行为上操练爱与饶恕,让上帝的光驱散心中所有黑暗。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时代,愿我们都能用心去守护生命的神圣,用爱心去弥合彼此的裂痕,远离内心的杀意,走上一条充满和平与恩典的信仰之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