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聚会时突发人身意外的七个建议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27 08:17:39
分享与播放

前不久我的文章《如何预防和处理好信徒在教堂突发人身意外事故?》发表后,有的教会牧长和我探讨了有关的事项。感谢大家的鼓励和关注!

我注意到,有的教堂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有的教堂请有关救护单位来做现场抢救(如心脏复苏、防火等方面的培训。这说明我们的各个教堂对于预防处理好信徒在教堂突发人身意外事故方面有了足够的重视。

现就这方面的事情再做进一步的探讨,具体总结为七个建议。

  一、不宜提倡带病为主做工。

带病坚持工作、坚持做工、坚持讲道、坚持服侍、坚持聚会等,多年来已经成为一些教会表扬同工的一个“亮点”,也被一些信徒看做是“属灵”和“坚信”的一个优点。

其实不然,这里老弟兄还要得罪了:不宜提倡带病为主做工,包括传道人、在班组服侍的弟兄姊妹。有病就要休息,不要硬撑。身体是服侍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完成服侍工作。带病坚持工作,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恶化,影响长期的身体健康。带病上岗是有潜藏危险的,一旦发生人身意外,不仅会给个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治疗和康复,甚至可能留下后遗症。对教会、对自己、对内、对外都不好,不荣耀神。比如有的传道人带病讲道,在台上就晕倒了;有的同工在台上赞美就因病昏倒甚至是因此住院等等。

再说了,我们的服侍同工,包括传道人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教会的整体形象。如果传道人或服侍人员总是病病殃殃,会让会众对教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产生质疑,降低教会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其形象也不佳,是吧?

教会要注意和关心、爱护教牧同工、弟兄姊妹的身体状况,给与帮助、给与关怀、给与安慰。即使他们暂时或长久不能到教堂来,也要彼此相爱。

要劝告和鼓励身体不适者(如感冒、心脏病患者)居家休息,避免带病参与。教会可以根据服侍人员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身体不适的服侍人员,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工作或者让他们暂时休息,等身体恢复后再继续服侍。

带病这种情况热心可嘉,但不宜提倡。

该休息就信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二、在极端的恶劣气候的时候,或有危险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不宜非得到教堂去聚会。

我是北方人,还是要说说雪。在今年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期间,我所居住的辽宁从南到北下了一场雪,路面非常滑。早晨有的同工告诉我,他们要到教会去服侍,因为教堂有活动。我说:你都快70岁了,这路这么滑,不可以请假吗?他说不行,他非得去。我就真的为他担心,也只好为他祷告,求神保守吧。

雪天摔倒的责任归属问题,我请教了律师,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摔倒是因为公共场所管理者未能及时清除积雪、铺设防滑设施等原因导致的,管理者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同时,个人在雪天出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尽量选择穿戴防滑鞋具,避免因个人疏忽而造成意外。这里的“公共场所”也包括我们的教堂。

在北方冬季的暴风雪天气中,道路可能会被积雪覆盖,能见度极低,交通瘫痪,信徒前往教堂的途中很容易发生事故。夏季暴雨天气时,道路积水可能导致车辆熄火、行人滑倒,甚至引发洪水,危及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前往教堂聚会,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还可能给他人和救援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神的旨意是关爱和保护信徒的生命安全。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和他人,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是遵循神的旨意的一种体现。神希望信徒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信仰,而不是盲目地冒险。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在敬畏神的同时,也要敬畏生命,合理评估风险,做出明智的决定。

三、年事已高的弟兄姊妹不宜在教会的班组、团契做各种各样的服侍和服务。

这里包括在诗班、服务组、祷告组等等教会班组参与,但也不应一概而论的、“一刀切”地限制他们的服侍机会。

有的同工可能会说我年龄虽然大,但是我身体好啊。是的,我们很多的弟兄姊妹年龄挺大,身体还可以,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呐。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年事已高的弟兄姊妹可能更容易疲劳、生病或出现突发状况。如果在服侍过程中身体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服侍效果,还可能给教会和其他人带来额外的负担。那该退就退,不能过于的执拗,就做个参加聚会的平信徒吧。

有的牧长对于这件事情也挺为难,感觉工作不好做,老年的同工不乐意退下,甚至有的同工八十多岁了,还坚持说:“不退,不归天家就不退。”其情可以理解,但是规章制度不能没有,到了年龄就退下来是理应的。对此,圣经里也有这样的要求啊:“到了五十岁要停工退任,不再办事。”(民数记8章25节)虽然这个要求在当代来说是比较早,但是对于年龄确实是应该有限制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退下来,对培养新人、教会的吐故纳新有好处,对信徒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是荣神益人的事情。

对于有的老年信徒,可以安排他们在规模小的家庭、小组、团契聚会的时候参加服侍。

四、在教堂设施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不宜匆忙聚会。

有的新建或新维修、新装修的教堂,在没有完善防火、安保、环保、用电各方面设施和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验收的时候,就急急忙忙的开始了聚会,这样一是违规,二是有风险的。

这是因为:新建或新装修的教堂如果没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疏散通道等),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未经专业验收的建筑可能存在结构隐患,如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这些都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电气线路和设备若不符合规范,可能会引发漏电、短路等问题,威胁人员生命;在疫情防控期间,没有完善的防疫措施(如通风系统、消毒设施等)会增加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还有就是装修材料是否环保、是否需要“放放味”等。

根据《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并确保各项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未经验收擅自使用,属于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处罚。

所以说,条件不允许、不具备不宜提倡过早使用教堂。

五、教牧同工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再咬牙继续做工或聚会。

在教会管理中,不能搞“疲劳战术”,如为了某项工作或事工,昼夜不停、加班加点。

特别是有的教堂搞多少天的昼夜禁食祷告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都要注意。个别的教会一连搞了半个月的禁食祷告,有的同工就是因为缺少足够的饮食和营养,而且不休息,导致昏倒在教堂,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身体健康状况本事就不好的同工,更是不宜这样做。有的同工不在意这些,总以为我们靠主,不靠人,没有事。这是不对的。我们在祷告的时候还要说“我们日用的饮食赐给我们”,是吧?长时间的禁食,比如有的连续禁食15天,真的是要超过人的身体极限的,要充分考虑。据有经验的教会负责人说:期间可以喝水,甚至是喝一些米汤,不可千篇一律。如果需要进行禁食祷告等活动,可以分阶段进行,例如每天安排几个小时的禁食祷告,中间安排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还可以根据信徒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条件,提供个性化的安排。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信徒,可以建议他们适当减少禁食时间和强度。

这些都是在形式上的,重要的是内在的虔敬。

教会不能忽视同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教会的事工固然重要,但同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同样需要关注。过度的事工压力可能导致同工身心疲惫,甚至影响家庭关系。教会应合理安排事工,给予同工足够的休息和关怀,避免让他们因过度服侍而陷入困境。

热心服侍可嘉,忽视健康与家庭,甚至是拿生命来搞活动,不宜提倡。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上帝的美意,所以我们不能拿自己或弟兄姊妹、同工的生命来开玩笑,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为此,教会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信仰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科学合理,避免过度劳累和不合理的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果因此出现了问题,教会的负责人和教会本身是有不可推卸责任的。

六、重大节日、节期如圣诞节、感恩节等,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

这里主要说说教堂的活动管理方面,比如人数控制,避免过度拥挤引发踩踏事件。特别是那些老教教堂,有的楼梯特别狭窄、而且是木质的,人员集中的时候一旦有险情,造成拥挤会出现踩踏事故,不好疏散。为此有的教堂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把当日的聚会分为四到五场,这样就会化解人员集中的问题;还有活动前的安全须知,比如提醒大家注意台阶,照顾老人、残疾人等。

对于老人、孕妇和残障人士等群体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专人协助出入和就坐。

要保持紧急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标识清晰,避免堆放杂物,防滑防摔措施。

这里要特别强调关于防滑防摔的问题。笔者曾经在一个教堂有亲身体验,由于他们的地面滑,两次出现险些滑倒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那些因为腿脚不便、视力不好的同工脚下千万留神,不要被绊倒或滑倒。雨雪天气时,在出入口处要放置防滑垫,及时清理地面水渍;台阶、斜坡处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加装扶手。

有一位牧长提出:教堂的圣台台阶最好不要超过三级,再高了就会增加不便和风险。这是有道理的。

圣餐礼拜避免使用易碎物品(如玻璃杯)或危险器具,改用安全替代品。

活动流程的安全管理也很重要,比如圣餐礼拜、圣洗礼、爱筵等,要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流程进行,防止混乱;爱筵特别要注意从食材到餐具等,都要安全可靠,防止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染。

七、其它注意事项。

1.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方面,比如食品安全(如果有提供饮食)、活动设备的安全性(如音响、灯光设备固定牢固)等,但可能这些属于设施安全的一部分。需要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风险点,给出全面建议。

要提供通风良好的环境,夏季防暑降温,冬季注意保暖,靠煤炭取暖的教堂还要注意防止煤烟一氧化碳(CO)中毒。

教堂要成立安全小组,明确各区域负责人,确保意外发生时快速响应。

有的教堂会不定期的在会议上汇报、研究教牧同工和信徒在安全方面的工作,然后补充、完善制度;还有的教堂投资购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药、担架等;甚至有一个教堂根据他们教会有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一个医务的团契,这个团契不负责治病,但是会负责信徒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咨询等,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活动前检查设施,活动中安排巡逻人员。有一个教堂在聚会的时候,服侍的姊妹在巡逻当中发现一个弟兄面色苍白斜倒在座位上,赶紧上前询问,原来他是心脏病犯了,后来赶紧采取措施,给他放在平稳的地方,吃了速效救心丸儿,一点儿点儿地才缓过来,幸亏是发现的及时。但是有的教堂在聚会的时候忽视巡视,曾经有一个教堂聚会,散会之后发现一个老弟兄还坐在那里不动,服务的同工到跟前一看,这个人已经去世了,这就是在聚会时候巡视不够造成的。我的好同工林弟兄弟兄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他那个教堂聚会的时候,他发现一位老弟兄面色不对,呼吸困难,后来一问是心脏病犯了。由于发现的早,及时处理,避免了事故。

2.建议我们的教堂对于安全工作有“年检”制度。

有这样一件实际的事情: 一个教堂外观非常壮观华丽,但是有一天教会的负责人发现主堂的天棚有变化,就和专业的人士一起拿着强光灯钻到天棚里头查看,一看吓了一跳!屋顶的房梁已经弯曲,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惊出一身冷汗之后他们请示了有关部门,花了近百万元对教堂的屋顶结构进行了重新加工,避免了一场重大的安全事故。如果不是及时的发现采取措施,那将对信徒、对教会都是一场灾难。如此可见教堂进行每一年的安全大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要成为一项制度,防患于未然。

3.有条件的教堂应该组织教职人员每年有定期的体检。

有的教堂与社区医院签订了协议,由社区医院每年一次免费为所有愿意的信徒体检,而且体检之后可根据病情自行选择医院和治疗方法;还有的教堂鼓励信徒在居住的社区参加社区组织的体检,老弟兄我就是这样的。

4.法律与保险保障。

笔者曾经说过和信徒要签订协议,如班车乘车协议等,明确法律义务和责任,这是必要的。但是有的教会负责人感觉到有些为难,说你看:信徒坐班车来教堂聚会,咱们还要跟他们签协议,显得我们太没有爱心了。实际不是这样,契约精神是我们基督教信仰的主要精神,我们信仰的唯一真理是什么?圣经。圣经是由什么组成的?旧约和新约,讲的就是约契约精神,这里就有“约”来约束,比如律法、“十诫”等。

那么我们如果感觉和信徒签订一些协议有些为难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嘛。比如通过教会的规章制度。我们还是以信徒乘着教会提供聚会的班车为例,可以制定、发布一个《教会班车使用规章制度》,其中的一些条款可以这样写:本教堂为方便信徒参加聚会,提供聚会往返的免费班车服务。该班车服务由**公司承运,教堂与承运公司已签订相关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在信徒乘坐免费班车期间,如因承运公司车辆故障、驾驶人员操作不当,承运公司原因或乘车人自身因为疾病突发等导致信徒出现人身伤害、财物损失等问题,由承运公司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属于个人疾病发生的问题由个人承担。

承运公司已为该班车购买了足额的保险,如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或其他非承运公司可控因素导致的问题,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本教堂作为免费服务提供方,不承担因承运公司或保险公司责任范围内、信徒自身因病所发生的问题所产生的民事赔偿、经济损失等责任。

看看吧,这样就不会显得生硬和难为情了。

总之,教会的健康发展和弟兄姊妹的安全、幸福息息相关。在服侍和聚会中,既要保持热心和爱心,也要注重安全、健康和内心的真诚。愿我们在神的带领下,彼此相爱,共同建造合神心意的教会。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