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有条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据各大媒体报道:“1月29日,安徽蚌埠一电影院《唐探1900》观影现场,一对母子嫌弃座位视线不佳,强行霸座。”并与观众和工作人员爆发了严重冲突,最终导致了300多名观众被迫退票,而这对母子也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处罚。
这件事也再度引发了对某些国人素质的讨论,因为在最近这几年高铁、公交等等交通工具上,都发生了不少霸座事件。而“霸座”这一新名词也是近几年热搜的词汇之一,足见这类事情的普遍以及网友的反感了。
而霸座现象的发生,乃是与社会公德确实密切相关的。对于这个问题,百年前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并将其视为救国之道之一。比如孙中山就提出“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教育的普及,广大国人的公德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这从广大网友对霸座等不文明行为的批判、指责就能看出。
可是仍然有少部分国人仍然没有走出封建时代,其社会公德存在着明显缺失,才会出现了霸座、喧哗、随地吐痰等等不文明的举动出现。
有些人缺乏社会公德,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顾他人的合法权益。蚌埠影院这位男子为了让母亲更好地看电影,去选择他人位置确实“符合孝道”。可这放在公共领域就侵犯了他人利益,因为别人花钱买了票,就有义务享受应有的服务。更何况男子的举动导致影片中断,300名观众退票,更是给消费者、电影院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影响十分恶劣。
我们要防止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越过社会公德,就必须懂得节制。这是一种美德,是圣灵所结的九个果子之一,也是大公教会所倡导的四枢德之一。由于罪性,人类内心常常欲壑难填,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当前,某些人公德的缺失,而不顾法律法规、他人利益甚至他人生命安全,其原因也在于缺乏节制的美德。
拥有节制的美德,就能在公共领域控制自己的欲望,让个人利益顺从于公共道德,不让其膨胀,损害他人利益。例如,有位姐妹喜欢弹琴、唱歌,经常在家里办音乐会,这是非常不错的爱好。只是有次过于投入,到了晚上十点还在继续,给邻居休息带来了困扰,遭到了对方投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为了他人而节制自己的爱好,适时停止娱乐活动,不打扰他人休息。
总之,我们要避免做违背公德的事,就需要懂得节制的美德,不要让自己的欲望越过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成为一名好公民。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