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圣诞礼乐崇拜预约制

作者: 王元皓
来源:福音时报
2024-12-26 19:16:49
分享与播放

圣诞节作为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期之一,每年的礼乐崇拜会吸引大量信徒和公众参与。然而,近年来,许多教会开始采用预约制的方式限制人数。

12月24日,我参加了上海圣三一堂的圣乐崇拜。然而平安夜当晚能进入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教堂,欣赏璀璨的灯光与享受圣洁曼妙的音乐却不容易。在平安夜走进圣三一堂参加圣乐崇拜的背后,是一场“秒杀”般的预约争夺战。平安夜前几天,教堂的微信预约系统开放时间有限,每场名额更是供不应求。当预约链接一经发布,群里的弟兄姐妹早已屏息以待,然而几分钟内席位便被一抢而空。

一位姐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颇为无奈的话:“为了参加崇拜,我特意设了闹钟,卡着时间点进系统,却还是没抢到。平安夜明明是我们纪念基督降生的日子,却因为这场‘预约大战’,让人心里充满了失落感。”

在预约失败的讨论中,群里逐渐流传出一种声音:有部分席位被非信徒、甚至是旅游观光团占据。一位弟兄提到,他从教堂外的队伍中看到不少手拿相机、讨论拍照角度的游客和拿着小旗帜的导游,他们显然并不是为崇拜而来,而是将教堂当作一种节日景点。一些弟兄姐妹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样的情况背离了崇拜的核心意义:“这是基督徒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期,我们的席位却被毫无信仰背景的人占据,他们甚至不了解崇拜的意义。”

在这样热烈而复杂的讨论中,不禁让人开始思考:圣诞崇拜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在这场被寄予深厚属灵期待的庆典中,信徒的属灵需求与教会的开放性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明显的张力?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一场崇拜的形式安排,更直指信仰核心与现代社会文化交汇中的种种矛盾与挑战。

一、预约制的初衷与现实困境

1. 管理需求与开放福音的矛盾

圣诞崇拜预约制的初衷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与资源下维护秩序,避免因人数过多而导致混乱。以上海圣三一堂为例,这座百年教堂在节日期间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尤其是平安夜,参加崇拜的人数远远超过教堂的容纳能力。为了应对人流高峰,预约制成为一种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既能避免周边路段拥堵,也有助于分流。

然而,这一“理性化”的管理方式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首先,名额的限制意味着部分信徒无法参与本该属于他们的重要属灵活动。对于许多弟兄姐妹而言,圣诞崇拜不仅是一次例行聚会,更是一种年度的属灵仪式,在其中他们寻找的是与神更加亲密的连接。当这种需求被外在的“技术性管理”打断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疏离与失望。

另一方面,教会的使命不仅是服务信徒,还要向外界传扬福音的信息。通过预约制开放崇拜席位,让非信徒也有机会走进教堂接触基督教文化,这在理论上是对大使命的一种实践。问题在于,这样的开放是否真的达到了传扬福音的初衷。当一些游客抱着“打卡”的心态涌入教堂,甚至在崇拜期间低声讨论拍照角度时,这种场景无疑对真正渴望安静敬拜的信徒造成了干扰,也让人质疑教会管理方式是否平衡了“秩序”与“敬拜”的核心意义。

2. 游客与信徒的比例失衡

预约制带来的另一个现实困境是游客与信徒比例的严重失衡。从教堂外排队的情况来看,一些拿着导游小旗、手持相机的观光团占据了不少席位,而真正希望参加崇拜的信徒却被挡在门外。一位弟兄提到,他在平安夜晚的队伍中看到许多游客在议论教堂建筑的风格与历史,却对圣诞崇拜的意义一无所知。这种场景引发了许多信徒的共鸣,他们在社交媒体和教会群聊中表达了相似的不满情绪:“崇拜不是表演,而是我们对神的敬拜。为什么教会的席位要被无关信仰的人占据?”

这种情况的背后不仅仅是席位分配的问题,还涉及教堂在“文化地标”与“属灵家园”之间角色的错位。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圣三一堂早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但这种开放性与教堂的宗教功能存在内在冲突。当信徒的属灵空间被观光活动稀释时,教堂原本的属灵功能就显得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

 3. 属灵需求的优先权

面对这样的矛盾,教会是否应优先保证本堂信徒的属灵需求?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属灵优先权”与“福音的大使命”。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教会的使命包括两方面:一是“牧养我的羊”(参约21:17);二是“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前者强调对已有信徒的关怀与属灵供养,后者则是将福音广传的普世性使命。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者往往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取舍。优先保证信徒的需求,可以强化信仰群体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圣诞这样重要的节期,帮助信徒通过参与崇拜更加深刻地感受基督降生的意义;而向外开放,则是将教堂作为福音的窗口,让更多人接触信仰。

从现实情况来看,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定义和筛选“真正的需要”。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优化预约系统?比如要求预约者提供简单的信仰背景信息,或在本堂信徒中预留一定比例的席位。此外,是否可以在崇拜之外,为游客提供专门的讲解和参观机会,将文化体验与福音传扬有机结合,而不是在崇拜期间打扰信徒的属灵专注?

当教会的资源分配问题显现时,它实际上暴露出更深层次的属灵挑战:我们是否对崇拜的本质有足够的敬畏?对于信徒而言,崇拜是灵魂深处与神相遇的神圣时刻,但在忙于争抢席位的过程中,这种对崇拜本质的专注似乎正在被稀释。而对于教会而言,如何在开放与神圣之间找到平衡,也直接考验着其管理智慧与属灵敏感度。

二、圣诞崇拜的本质:从争夺席位到预备心灵

在讨论预约制带来的外部困境与信徒情感的失落时,或许我们更应转向另一个角度的属灵反思:当面对外在的难题与阻碍时,是否能将焦点从争夺物质资源转向属灵的预备?尤其是在圣诞节这样具有深远意义的时刻,如何理解圣诞崇拜的真正本质?

圣诞节作为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期之一,是纪念耶稣基督降生的时刻,是对神恩典的深刻体认。圣诞崇拜,作为每年此时的集体敬拜仪式,其背后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仪式本身。从外在的教堂氛围、圣乐的悠扬,到圣诗的吟诵,所有的这些外在表现都应当指向一个更深刻的内涵:预备心灵迎接基督的降临。

可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代的圣诞崇拜常常充斥着“物质化”和“商业化”的气息。从争抢预约席位到游客涌入教堂,许多人似乎忘记了,圣诞节的核心并不是外部的场所与活动,而是内心的净化与悔改,是神的恩典在我们心中的降临。

在这场“争夺席位”的热潮中,信徒或许应该反思:在这纷繁复杂的外部纷争面前,我们是否还记得将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真正聆听神的声音?真正的崇拜并不在于能否进入教堂,而在于是否能让基督降生在我们的心中。当外部环境给我们带来不安与焦虑时,应该警醒自己,将焦点从外部的纷扰转向内心的准备。 

三、真正的平安夜:不仅仅是进入教堂,而是让基督降生在心中

《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当天使向牧羊人宣告这大喜的消息时,他们首先听见了振奋人心的话语:“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参路2:11)这句启示带有极深的属灵意义,不仅指向历史中发生的一次事件,更在每位信徒的生命中发出呼召:基督降生并非只为某一个时代或特殊群体,而是为所有寻求神之人带来永恒的拯救与希望。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平安夜”呢?若平安夜只是外在的仪式、炫目的灯火和热闹的礼乐,它就容易被表面的繁华和世俗的喧嚣所掩盖。真正的平安夜,是心灵深处的安宁与属灵的觉醒,是在内心深处接纳基督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宰,不再为世俗的忙碌、争斗和压力所困扰。

圣诞颂歌《平安夜》中的歌词传递了圣诞夜的宁静与神圣:“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 这份宁静是外在的和谐,更是一种源自信仰深处的平安。当我们将心思从日常的烦扰中抽离,专注于那位道成肉身、降生于马槽中的基督时,我们的心灵便会涌现出一种超越一切外界动荡的安慰与喜悦。这正是耶稣所教导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约14:1)

耶稣的话语提醒我们,真正的平安并不取决于环境的安稳,而是来源于我们对神的信靠与对救主的倚赖。在现代社会,世事纷扰、压力重重,人们常为名利、地位和成就而奔波,试图通过外在的拥有来换取内心的平静。然而,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无法带来持久的满足,并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基督时,才会体验到那份无人能夺的平安。

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在圣诗和崇拜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表达。圣诞诗歌承载着深厚的属灵意义,引领信徒进入一种超越物质与现象的心灵状态。当我们在圣乐崇拜中唱诵《平安夜》或《哦!圣善夜》时,仿佛与历史中无数的信仰者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这一刻我们在心灵里再次迎接祂的临在。圣诗中的每一个音符和每一句歌词,都是对神临在的颂扬和对信心的激励,它们将我们的心从外界的纷扰中释放,带入与神相交的片刻安宁。

其实,圣诞节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外在的庆祝形式,而在于我们如何在此期间预备心灵,迎接基督降生的意义。它是一个属灵的呼召,提醒我们在世俗的繁忙中停下脚步,专注于寻求那位为我们降生的救主。无论环境多么动荡,真正的圣诞节体现在我们心灵的转向与悔改,以及在此时此刻中对神的信赖与交托。

因此,真正的“平安夜”不在于能否参与到一场盛大的礼乐崇拜或庆典中,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安静下来,将心灵交托给神,让基督成为生命的主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超越外界、超越时间的内心平安。同时,圣诞节也不单单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提醒,让我们每一个信徒在神面前归回、思索、更新自己,将生命中最真实的敬拜与平安献给那位为我们而来的救主。

或许,圣诞崇拜的真正挑战在于,不仅要成为一场盛大的仪式,更要成为每一位参与者心灵的复兴。无论是预约成功者还是被排除在外的人,教会都应努力将福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明白圣诞节的核心不仅是灯光与音乐,而是那位躺在马槽中的救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