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信徒原来特别热心,可是由于经历了一些事,信仰逐渐冷淡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曾经去关怀一些人,可对方非但不领情,甚至还有忘恩负义的情况。因此他们的爱心就此冷漠了。
比如有位老师看到一位年轻女孩在城市里无依无靠,就让她住在家里,并为她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按常理这位女孩应该报答恩情。可结果却是,女孩出于个人欲望,居然盗窃老师家的财物,并就此消失了。直到被抓获后,才真相大白。虽然损失被追回了,可这位老师从此就不再像之前那么有爱心了,对于肢体也冷淡许多。
很多人在作好事时,的确多多少少都有寻求回报的心理。而当对方恩将仇报时,内心往往是十分痛苦,难以接受的。即使是基督徒也是如此,不然经上也不会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而爱心得不到回报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有的是彼此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有的某些人利益熏心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还有的是因为发生了误会等等。但总归一点就是,人性是靠不住的。我们寻求回报,经常是缘木求鱼。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某位哲人说:“当别人帮助过你时,你需要牢记于心,有机会就要报答。可当你帮助过别人时,就请将其忘掉,不要去想着对方如何回报你。”此话既是说出做人的准则,也揭示了世态的本相。由于人类的罪性,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是常有的,对此我们不必过于奇怪。
而在《圣经》中的以色列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上主带领他们摆脱埃及的奴役,进入迦南美地。可是他们不是经常悖逆,为了私欲去拜别的神吗?《士师记》的主线就是悖逆-压迫-拯救的循环,说明以色列人在获得恩典后,很快就忘恩负义,直到上主出手帮助,才有一段时间的回归。
可即便人类是如此悖逆,圣子耶稣仍然道成肉身来到世间,通过十字架的苦难完成了救赎。祂的爱就此向世人显明了,可很多人得到了耶稣的救恩,不是仍然经常违背祂的旨意,去做一些犯罪的事情吗?
基督徒爱人的动力,并不是出于世人的回报,而是因着上主的恩典与诫命。因为耶稣先爱了我们,我们出于对恩典的回应,也要爱主爱人。只有明白这点,我们才能做到爱人如己,而不求自己的益处,真正地做到博爱。即使对方没有回报我们,甚至恩将仇报,我们也不会有太多怨言,或者爱心冷淡。因为我们爱人,乃是出于爱主的目的。即使对方没有回报我们,但我们的生命就此升华、成长了。
当然人性都是软弱的,经常是立志行善,却无能为力。明知道爱人不必寻求回报,而是对主的感恩。可常常还是因着对方的不义,导致我们爱心冷淡。要克服这一点,就需要经常在主里操练,才能做到不求回报的爱,让我们的生命日臻成熟。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