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这么件事,几年前他们学校有位初中生跳楼自杀了。后来根据调查,发现她的日记里种种写满了形形色色的“穿越故事”。而在她自杀的前一天,她居然说写到,只要结束生命,就能穿越到理想的古代,世界的生活太没趣了,还不如死了,这样就能穿越到好的时代里。而她的家长也说,孩子平时喜欢看网络文学,沉迷于各种奇幻的想象中,这是导致她自杀的原因。
这条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感到哀伤。尽管她的极端行为是多重因素导致的,而非仅仅看了不良的信息。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有些粗制滥造,低俗无聊的书充斥市场,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很多问题。随着暑假到来,孩子们课余时间多了,如果让孩子看一些有益的书,让不少家长、老师伤透了脑筋,那么该如何给孩子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呢?
首先,我们得考虑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看的书籍。现在有些家长有个误区,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就给孩子选择一些,超过其年龄所能接受的书籍。就像我们小区有位父亲,他很热爱传统文化,就让刚读小学的孩子阅读四书。这种做法表面看来高大上,其实却超越了小孩年龄所能承受的。《论语》、《孟子》等书就算是最浅显的注释,即使中学生来看,都难免感到吃力,更何况是刚入学的孩子呢?其实,这位父亲完全可以给孩子买点,连环画的成语故事,这类书籍不但有趣生动,又能帮助孩子了解知识。
对于低年龄孩子来说,他们对待事物首先是有趣,其次才是有用。如果给他们选择的书,过于枯燥乏味,不但无法让他们学习知识,反而会扼杀其阅读兴趣,到头来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书籍,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可以多选择有趣的书,以培养其阅读兴趣。而中学以上的学生,则可多读通识类书籍,以提高知识储备。
其次,选择经典的书籍。目前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在汗牛充栋的书籍中,给孩子选择好书呢?选择经典无疑是个好办法。经典书籍以国学典籍以及各种外国名著构成,这些书籍,都是经过了时间的磨练,得到了历代学者、大众的认可。阅读经典,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对于其成长更是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我们这选择外国名著时,需要考虑翻译的版本。父母在选择时,可以先到网上查阅,如果有条件可以找相关专家推荐。因为好的译本,都能做到“信,达,雅”的要求,能够帮助孩子更准确地掌握书中的信息。不但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能学到不少有益的知识。而对于国学典籍,也要注意分辨注释本,以免买到那些误人子弟的书。
好的出版社,其书籍大体都不会太差。如果是外国名著,人民文学、上海译文以及译林的都是可以考虑的,当然具体还得比较。而国学典籍的普及本,以中华书局为最优。
再次,选择通识类书籍。孩子知识的获得,不仅只是从课堂上,课外的积累也很重要。且不说现在高考考题的课外知识比例在加大,没有通识的能力,也很难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生活。因此,让孩子了解各种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从科普看,《十万个为什么》就是一部经典好书,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提供最为基础的知识。孩子只要能通读此书,就掌握了科学的基本常识,能够一生受用。而在人文领域,像中外上下五千年、名人传记以及各类风土人情的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孩子能从中了解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对提高人文见识很有帮助。
当然通识类书籍的选择,也得看作者、出版社,避免购买一些不知名的,地摊的书籍。以免接受不靠谱的信息,影响孩子成长。
最后,务必选择正版书籍。曾经看过某家长给孩子买的读物,翻开一看,不仅印刷粗糙,甚至错别字连连出现。仔细一看,原来是本地摊的盗版书,家长觉得便宜就买下了。
购买正版书籍不但印刷较为精美,而且错别字也较少,更能得到孩子的喜爱与收藏。更为重要的是,买正版书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法制教育,让他们从小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高其法律意识。因此家长务必给下一代选购正版图书。
以上观点供各位家长参考,帮助孩子选择好书。也希望广大孩子们能够在这个暑假中以书为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