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不要成为教会的“消费者”,而应成为教会的“活石”

作者: 微光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22 14:37:49
分享与播放
年轻人

在今日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习惯于以“消费者”的身份审视一切:我们评价餐厅饭菜的口味、衡量某件商品的价值、选择能给我们提供最佳体验的服务……不知不觉间,这种心态也悄然渗入了我们的信仰生活,我们开始试图消费信仰,评价哪个牧人的讲道好,哪个讲的不好,我们想要最好的崇拜体验,但信仰不是“交易”,教会亦不是“超市”。

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的信仰认知塑造了我们的侍奉态度,也影响我们信仰生活的追求。在侍奉的道路上,笔者常常为教会感到担忧,特别是看到年轻人因信仰不成熟而表现出的连锁反应:青年人对教会的满意度本就不高,加上不愿主动参与,导致教会中青年人越来越少的现象日益加剧。本文尝试从青年人的角度分析教会存在的问题,也从教会的角度审视青年人的问题,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距离,靠上帝拉近青年人与教会的关系,共同成长。

在青年人当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许多人自踏进教会起,就不自觉地扮演起“消费者”的角色。不少青年人来到教会或团契后,常感到“没有得着”,抱怨讲道缺乏深度、教会缺乏爱心、聚会没有意思……久而久之选择离开,去寻找另一个看似更“理想”的群体。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正如青年人所观察到的,部分牧者确实在牧养上预备不足,讲道缺乏深度,对青年人生命关怀不够,这是教会与牧者需要深刻反思的。

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青年人自身的信仰不成熟——或许并不清楚来到教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有人因信仰根基尚浅,把教会视为满足个人需要的“属灵平台”。然而,敬拜与听道的对象始终是上帝,而非某个人。牧者固然会有软弱与不足,但一味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当预备自己的心田,以柔软受教的心领受真道,而非停留在刚硬与挑剔中。作为教会的一员,理应有更多参与,成为服侍者,而非坐享其成的“客人”。

以笔者所在教会为例,团契开始前的预备与结束后的打扫,大多由固定服侍人员承担,青年人参与度很低。多数人严格“把握”时间,讲道开始才到,结束即走,对其他事工漠不关心。这实在不是健康的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警醒:教会从来不是消费场所,信仰也不是可供消费的商品。圣经用一个极美的比喻形容教会:“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哥林多前书 12:27)这比喻彻底颠覆了“消费者”的逻辑。在一个身体中,没有哪个肢体是纯粹的“消费者”。手不能对脚说:“我不需要你。”眼也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每个肢体都有其独特功能,都为整个身体的健康、成长与行动贡献着一份力量。

青年人不是教会的“客人”,而是“家人”。你的恩赐无论大小,都是这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你善于倾听,就可安慰忧伤的灵魂;若你富有创意,就可为团契注入活力;若你精通技能,就可让事工更有力;若你只是怀着一颗乐意服侍的心,也可借打扫、接待、代祷等默默事奉。这一切,在上帝眼中都极为宝贵。

而青年人反映出的问题,实则折射出整个教会生态的危机。青年人若持续以消费者的心态对待信仰,最终会陷入属灵的孤立——他们可能永远在寻找一个“完美”的教会,却不知自己正是在不完美的人群中学习彼此相爱、彼此成全。唯有在扶持与磨合中,我们才能经历上帝恩典的完全,生命也才得以成长。

那么,是什么助长了青年人的这种“消费信仰”心态?很大程度上,这与老一辈教会领袖的传统观念有关。为了吸引年轻人来到教会,有些教会采取发礼物、搞活动、提供福利等方式“吸引”他们。这种方式看似有效,却无形中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你来教会,是为了获取某种好处。

于是,一些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带着“消费者”心态走进教会——认为教会应当满足我的需要,提供我要的体验。你用什么方式吸引人,人就会以什么方式回应。结果,这群被“好处”吸引来的年轻人,容易沦为“属灵上的巨婴”,未能真正成长,反而成为教会健康的隐忧。

这正是两代之间的隔阂所在。青年人有自己理解和回应信仰的方式,教会需以青年人的视角去思考、去衡量,不能固守陈旧模式。笔者所在的教会,就曾因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沟通不畅,几度暂停青年团契,令人痛心。现实中,主动走进教会的年轻人并不多,大多是在家中长辈的催促下被动前来。然而,他们却是教会未来不可或缺的群体。建造青年人的信仰根基,是教会传承的关键。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老一辈领袖应当适度放手,让青年同工承担更多青年事工,老一辈则以祷告托住他们;而青年同工也当以真理自我装备,并用圣经教导年轻一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属灵价值观,走向成熟。“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拉太书6:2)

唯有有效牧养,才能带来真实的果效;唯有搭建沟通的桥梁,青年人才可能真正走进教会,寻见生命的意义。一间教会若年轻人多,往往意味着她有活力与未来;若参与服侍的年轻人多,则显示她有异象、有生命。

正如耶稣所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马太福音5:13-14)信仰的真谛,不在于挑选一个最合适的教会,而在于无论在何处,我们都愿成为盐、成为光。真正的成熟,不是找到理想的环境,而是在不完美中坚持爱与被爱。这正是当代青年人需要反思的——当世界上的年轻人都在为未来焦虑、为物质奔波时,我们却有更高的追求与超越世俗的价值观,这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得着。

所以,作为青年基督徒,我们不是逃避黑暗,而是站在黑暗中发光;不是指责问题,而是投身成为解答。正如但以理在异邦中没有抱怨,却以生命见证影响王朝;耶利米教导被掳之民:“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29:7)

也许我们所在的教会并不完美,但正因如此,我们蒙召不是离开,而是留下——为她祷告,为她求平安,在她软弱时弯腰服务,用恩赐与热忱陪她走向成熟。在这场跨越代沟的旅程中,我们都需要学习“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4:2-3)。

教会如同一团燃烧的篝火。如果人人都只愿围坐取暖,却无人添柴,火焰终将熄灭,留给所有人的只有寒冷与黑暗。亲爱的青年朋友,愿你不做只顾取暖的“消费者”,而成为那主动添柴的“共建者”。当每一位青年都愿意献上自己的光与热,这团属灵的火焰必越烧越旺,不仅能温暖自己,也能照亮周围的世界,吸引更多在寒夜中徘徊的灵魂。

请记住,上帝对青年人的呼召,正如对约瑟、大卫、耶利米、提摩太一样,从来不是让我们享受舒适的生活,而是叫我们起来,投身于上帝国度的事工。所以,从此刻起,让我们寻找自己的位置,献上我们的青春,成为教会中那群充满活力的“活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