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中,年长同工常因资历深厚、服侍日久,赢得信徒更多的尊重与信任,甚至被公认为“属灵榜样”。然而,老同工与老牧者并非完人,他们同样有人性的软弱,也可能做出得罪神、亏欠人的事。当这类事曝光后,他们往往能获得更大的包容:譬如,某位老同工或老牧者掺杂私欲、行事不公而伤害了年轻同工,后者通常被要求“不要计较”;若拒绝继续“维权”,便会在受伤之余,再被贴上“不懂事”“不顾大局”“不尊重前辈”的标签,仿佛“老了”就自带特权。
年轻同工被道德绑架式地“学习功课”,老同工与老牧者却能有恃无恐地继续行损人利己之事,无需道歉、无需悔改、更无需承担责任。这种失衡与不公显而易见,却常被忽视。殊不知,信仰的核心是“人人都需悔改”,老同工的属灵生命更应在悔改中成长,而非在资历中躺平。
一、老同工没有“免罪金牌”,资历不能替代悔改
教会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年轻同工犯错,必会被要求认罪悔改、吸取教训,有些老同工还会将其大肆宣扬;可当老同工出现不妥之举,无论是讲道出错给教会带来负面影响,还是与年轻同工产生摩擦,教会往往以“他年纪大了”“你年轻”“他有苦劳”“他有功劳”“他也是为教会好”等理由搪塞。仿佛“年纪大”成了“免罪金牌”,只要有资历,便可不必承担责任、无需反思过错。
但圣经从未有过“年纪大就无需悔改”的信息。当年主耶稣面对欲定行淫妇女死罪的众人,一句“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让众人从老到少一个个默然退去。这正说明,无论年纪大小、身份高低,人人皆有软弱,都需在真理面前谦卑。老同工即便服侍多年,仍是有限的人,会有私欲、会犯错误,因此更需要学习悔改的功课。
真正的属灵长辈,从不用年纪掩盖过错,同样也不会用年龄进行“道德绑架”。正如使徒保罗,年老时身陷囹圄,却仍以谦卑姿态写信给腓利门:“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门1:9)他未曾因资历深摆架子,也未用信仰绑架腓利门不接纳阿尼西姆就是“没有爱”“不懂事”,反而以爱心恳求,却仍赋予腓利门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才是老同工应有的样式:不靠年纪“压人”,而靠经得起看的真实的生命“服人”。
二、老同工的“人设”再完美,也抵不过真实的悔改
有些老同工在信徒面前刻意塑造“谦卑温柔”“虔诚有爱”“无私奉献”的人设,以此笼络人心;转身对同工却百般挑剔、工于心计,甚至背后泄露同工隐私、恶意论断,使信徒疏远其他同工,只围绕自己打转。他们以为这样的“人设”能长久,却忘了年轻同工并非愚钝,或许起初会因人生经验不足被“设计”,但次数多了,谁都能看清真相。老同工“两面三刀”的模样,年轻同工会看在眼里,造成伤害在心里。要知道,无人能因“众人称赞”,就抵消对个别人造成的伤害。
真正的灵性成熟,是有勇气直面并承认自己的过错。老同工若能放下“人设”的架子,坦诚对年轻同工说一句“这件事我做错了,对不起”,远比伪装的谦卑更有力量。正如保罗包容曾犯错的马可、托举劳苦的以巴弗提,还叮嘱教会尊重为主劳碌的同工。他从未因资历贬低他人,反而看见每一位同工的价值。因为在神眼中,所有服侍者都是平等的,无人因年纪大就“高人一等”。
三、“他年纪大了别计较”,是对教会生态的伤害
最令人无奈的,是教会面对老同工过错时的“和稀泥”:一句“他年纪大了,你年轻人多担待”,便将所有委屈都推给年轻同工。这种“道德绑架”看似“顾全大局”,实则严重破坏教会的公平与健康。
若老同工思维清晰到能权衡利弊,甚至算计着“甩锅”,就说明他完全有能力分辨是非,为何要因“年纪大”降低道德标准?倘若犯错无需悔改、甩锅无需负责,年轻同工会潜移默化习得“倚老卖老”的坏榜样,等他们年老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同工,最终导致教会服侍环境愈发恶劣。读神学时,有校友感慨毕业后准备在教会做“孙子”,表达出内心的无奈,多年以后,听说现在有人在他手下做“孙子”了,甚至连培训都不给神学生去参加。其实这位校友现在年纪还不算大,不过50岁来岁。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么会爱人,没有被同工善待过的,如何善待同工?
真正的“敬老”,是敬重老同工的属灵生命与谦卑品格,而非盲目包容他们的过错。年轻同工尊重长辈,是出于信仰的教导;但老同工也当对得起这份尊重,用行动证明“年纪增长”带来的是品格的成熟,而非“倚老卖老”的“特权”。徒有年纪、缺乏生命见证的“长辈”,无法让年轻人心服口服,反而会让他们对教会失望,甚至选择远离。如果老同工没有品格,我只会出于个人礼貌对他,“敬重”是万万做不到,毕竟我不是是非不清,好坏不分的人。
四、老同工能悔改,是对教会最好的祝福
有些老同工在教会服侍多年,因“属灵榜样”的人设,难以放下脸面承认错误。但悔改从不是“丢面子”的事,而是属灵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圣经中的大卫王,贵为君王,虽犯下杀人夺妻的大罪,却在神面前痛悔祷告:“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51:10)他的悔改非但没有失去尊重,反而成为历代信徒的榜样。
老同工的悔改,不仅能修复与同工的关系,更能给年轻同工带来信心。属灵生命的成长,本就是一生不断悔改、不断靠近神的过程。当老同工愿意谦卑承认“我也有软弱,我需要悔改”,年轻同工才会真正心服口服。因为他们跟随的是真理,而非“人设”,而非被信仰绑架着一味顺从、放弃思考。
正如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勉:“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提后1:13)老同工的使命,是将纯正的真理与谦卑的生命传承给下一代,而非用资历压制人、用手段笼络人。可惜,在农村教会的一些老同工往往“倚老卖老”,甚至将社会上“我老,我怕谁!”的态度带到了教会里!
结语:悔改不分年纪,生命贵在真实
即便教会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也不妨碍“老资格”“老前辈”需要悔改。每一个人,无论资历深浅、年纪大小,都当在神面前保持谦卑,在过错面前愿意悔改。
我们都要铭记:年纪大不是“有理”的理由,职分高不是“免罪”的借口。唯有在真理中悔改、在爱心中成长,才能成为真正的属灵榜样。当老同工愿意放下“面子”学习悔改,当教会不再“和稀泥”而坚持真理,年轻同工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教会才能真正成为荣神益人的地方。毕竟,我们服侍的是那位鉴察人心的神,唯有真实的生命与谦卑的悔改,才能蒙他悦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