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回到老家,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来陪伴家人。期间,一位朋友邀请我和妻子共进午餐。他是一名高校体育老师,这几年工作比往年更忙碌,因为他还兼任了班主任的职务。
那天在饭桌上,他比约定的时间晚了20分钟。我问他:“才下班吗?”他叹了口气说:“刚处理了一件班里特别棘手的事情。有个男孩在上计算机课时,因为没带鞋套被老师训斥。训斥后,他态度不屑,被叫到年级主任办公室,还顶撞了主任,最后被送到我这儿。在和这个孩子谈心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刚硬叛逆,他也有柔软的一面。我问他:‘老师误解你时,你为什么不解释,而是顶撞呢?’他笑了笑,不愿意说话。我又问:‘难道你从小就这样吗?’学生说:‘不是。从上初中开始,每次有同学或老师误解我,我尝试解释,但没人听。我只能回去跟爸妈说,可他们根本不关心我的感受,也不关心事情的真相,只是一味地给我讲大道理,说要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跟同学好好相处。这些话听得我心烦意乱。’”
这位学生还说:“有一次,一个同学在班里总是欺负我,那天我迫不得已还了手。但恰巧被老师看到后,竟然说我在欺负同学。我跟父母讲了这件事,他们却认为是我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给他们惹麻烦。从那时起,我就不再相信父母,也不愿意跟他们敞开心扉。我知道,即便我说了,不仅得不到安慰,反而还会被教训一顿。”
看着眼前这个在老师眼中不听话的学生,朋友心里感到不知所措。他一方面觉得这位同学在学校里确实经常顶撞老师、逃课不受管教,但另一方面,他又理解到这名学生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与他的家庭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位朋友说:“我真的为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沟通方式感到担忧啊。”我听了之后,特别能理解这个学生的经历。他不是不愿意跟老师说,也不是不愿意跟父母说,而是早已习惯了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变得麻木。他曾经愿意敞开心扉,但后来发现没人真的关心他,于是就把心门关上了,干脆用叛逆来回应。
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初一的时候,发生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当时我在班里成绩还不错,我们整个年级住在旧学校的“筒子楼”里,每天课间时间,楼道里总是熙熙攘攘。有一天课间操结束后,同学们蜂拥而至,把整个楼道挤得水泄不通。就在这时,历史老师刚从楼道外走过,我正从教室门出来,刚好走在她的身后。没想到她突然扭过头来,给了我一巴掌,一脚把我踢倒在地上,还大声呵斥我。
当时我一下子懵了,同学们围在我身边议论纷纷。我爬起来,满身灰尘地去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说:“不着急,我先帮你问一问情况。”后来我才知道,是一位个子很小的同学在下楼时不小心碰到了老师的腿,因为他个子太矮,碰完后就从人群中钻了进去。而老师回过头来刚好看到的是我,便不由分说就动手打人。这时历史老师才意识到打错了人,可班主任劝和说:“好了好了,老师打错人了,这件事就算了吧。”
我心里想:“老师凭什么可以随便打人呢?”于是,我叫来了我的父亲。当时,我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父亲带着一个社会上的大哥,那天下午,两个人带着酒气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口。那位叔叔大声喊道:“谁是历史老师,给我出来!”班主任看到这一幕,吓得往后退了两步,赶忙拉了拉我的衣服,示意我赶快拦阻一下,不要让事情闹大。我心里一软说:“叔叔,算了算了,你们回去吧。”之后,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老师也再没有给我一个道歉和回应。
回去后,我跟母亲详谈了这件事,母亲却什么也没说。过了一段时间,考试成绩下来了,有两门课我没有考好,刚好及格。母亲很生气,对我说:“你们历史老师打你是有原因的,打的你太轻了!”我听后气得把水杯摔在地上,伤心地发现最亲的人都不能理解我。我觉得母亲没有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更没有给我任何关心和保护,反而是用冷嘲热讽的话来刺激我。从那时起,我不愿意再向母亲敞开心扉,也不愿意再向她说什么,因为我发现她并没有给我带来保护和安慰,反而是用误解我的方式来打击我。
现在,我已经年过30岁,看到身边有很多基督徒的孩子,他们拒绝和父母谈心,拒绝将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甚至有一些青少年,他们直接把父母的朋友圈屏蔽,不允许父母接触到自己的生活。父母们满脸困惑地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总是跟我们保持距离呢?”我认为,这是父母很需要在主面前反思的地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会有自己的心思,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屏蔽掉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呢?是否是因为作为父母,过多的说教使孩子厌烦;又或者是因为过多的讲道理而缺少理解,使孩子的心向自己关闭了呢?
在圣经中,保罗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参弗6:4)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不要激怒儿女,而是要说祝福、鼓励和安慰的话。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在做父母之前,我总以为父母都是正确的。可在我做了父母之后,我体会到一句话:‘养儿方知父母罪’。当我真的做了父母,才发现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经常将自己的怒气无故地撒在孩子身上,也经常向孩子说谎,并不诚实。我在做父母之后,才看到自己的罪,原来我是一个活生生的假冒伪善的父母。”
在做父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去理解孩子,而不仅仅是跟孩子讲道理。正如在天父与我们的相处中,祂对我们的体恤、安慰和怜悯,远远超过了对我们所讲的理。这正是上帝不断差遣先知传讲福音的原因,就是表明上帝愿意亲近他们,上帝愿意拥抱他们,只要我们肯回转,就必得上帝的安慰和保护。我想,天父的爱和教育的方式,也正是今天的父母最该学习和成长的功课!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