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时只感觉是玩笑,后来无奈地地发现是真的:每天都有新的潮流让人眼花缭乱。许多人追赶着变化,生怕被时代抛弃……却悲哀地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很久无力感动了;眼睛也不再光亮了;甚至步履都有一些蹒跚……原来我们最害怕的那些“落伍”,已经在我们身上不知不觉的发生了……
“总在适应外界”,是现今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心理疾病的原因吧——那么可不可以不改变?不改变真的是“落伍”和必受到嘲笑的吗?真的无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吗?《圣经》里有两个小故事,早就给出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一、雅亿的帐篷橛子:用最熟悉的方式解决问题
西西拉是迦南军队的统帅,骁勇善战,却在以色列人的反抗下溃败逃亡。他精疲力竭,逃到了基尼人雅亿的帐篷前。雅亿接待了他,给他奶喝,让他安心休息。西西拉沉沉睡去,而雅亿却悄悄拿起帐篷橛子和锤子,精准地钉穿了他的太阳穴。
乍一看,这手法未免太过繁琐——为什么不直接用刀砍,或者一锤子砸下去?但细想就明白了:雅亿是生活中最熟悉的就是钉橛子——她丈夫支帐篷的时候,她要帮忙定橛子,她最擅长的不是挥舞刀剑,而是钉橛子……她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完成了致命一击——雅亿没有战士的武艺,但她懂得如何用自己最熟练的技能解决问题。
二、大卫的机弦:做自己,比模仿别人更重要
另一个故事是大卫迎战巨人歌利亚。扫罗王见他年纪小,硬要他穿上沉重的铠甲,戴上铜盔,全副武装。可大卫走了两步就受不了“就对扫罗说:‘我穿戴这些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于是摘脱了。”(撒母耳记上 17:39)
大卫果断脱下这些不适合自己的装备,换上牧羊时的便装,从溪边挑了五块光滑的石子,拿起甩石的机弦,轻装上阵,像平时驱赶袭击羊群的狮子和熊一样,甩出一颗石子,正中歌利亚的额头。巨人轰然倒地,大卫用敌人的刀割下了他的头。
如果大卫硬要穿着扫罗的铠甲,拿着不习惯的长剑去战斗,结果会怎样?恐怕连挥剑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战胜歌利亚了。但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牧羊时保护羊群的技巧,成了他制胜的关键。
我想到原来听过的一个小故事:小刺猬遇到了一条毒蛇,蛇要吞掉它。小刺猬没有蛇的毒牙,怎么办?它把自己团了起来——蛇尝试一会,下不了口,郁闷的爬走了;这只不幸的小刺猬往前走,飘来幽幽的果香,小刺猬一抬眼,发现路中间有个大红苹果,它兴高采烈的奔了过去,一只狐狸不紧不慢地在边上灌木丛中走了出来,小刺猬马上就要“悲催”了,怎么办?怎么办?小刺猬吓得不敢动,没有别的办法哦:它不会模仿狐狸的狡猾,它唯一的防御就是蜷缩成球,用最本能的方式保护自己。
“你不用是力量最强的,也不用是速度最快的,甚至你各方面都可以不那么优秀……但你一定要是‘进化’最快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这句话困扰了我很多年——当然那个时候我“进化”和“变化”的概念没搞清楚。
总之,我因为这句话变得十分焦虑,清醒的时候我也知道这句话是“贩卖焦虑”,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呀,现代社会崇尚“快速适应”——这肯定没错,但许多人似乎和我一样,误解了“适应”的含义,以为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甚至抛弃原有的优势,去迎合所谓的“趋势”,结果呢?邯郸学步,最后连自己原本会的东西也丢了。
不改变不等于“拒绝改变”,更不是“思想固化”——而是一种活泼的坚守。雅亿没有学过刺杀技巧,但她懂得如何钉帐篷橛子;大卫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但他知道怎么用机弦保护羊群。不过,不是大卫从此以后再也不学习新的技能了——不要把“信靠主”当成自己“闲懒不结果子”的借口。
只是他们都没有被外界的标准束缚,变来变去,而是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世界变化再快,我们也不必盲目跟风,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下去,让它成为你的“橛子”和“机弦”。世界变化再快,不如坚守本分——“人最强大的武器,不是盲目学习新技能,而是认清自己的本分,用最熟悉最擅长的方式应对挑战。”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