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痛苦,不是一个等待解答的“问题” ——史普罗《苦难的真相》沉思录

作者: 郑微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23 09:33:09
分享与播放

现代人的观念深处,似乎与上帝私下里签了一份既轻佻又可笑的秘密条约。这是一份蹩脚、最失君子风度的君子协定,一张被胡乱塞进脑海角落里的废纸。条款简单得令人咋舌:只要作个“体面人”,只要勤勤恳恳,循规蹈矩,那么上帝,作为回报,就欠TA一份即便算不上精彩、至少也该是安稳可控的生活。

正因如此,当一头巨大、原始、沉默的悲剧巨兽,毫无征兆地闯入整洁的客厅时,所击碎的,便远不止是TA的瓷器和计划,所击碎的是那整套可怜巴巴的哲学。在这种深刻的智识冒犯之下,人们发出了那最古老的天问:一个良善的上帝,何以容许这一切发生?言下之意是:上帝,祢怎么敢违背我们私下定下的契约?

就在这片狼藉之中,已故的史普罗博士(Dr. R. C. Sproul)仿佛走了进来。他带来的不是什么能暂时安抚神经的糖浆,而是一桶从某口深邃古井里打出的水。它冰冷刺骨,却又清澈提神,足以让一个昏沉的心灵瞬间惊醒 。他的著作《苦难的真相:痛苦与死亡在基督徒生活中的角色》(Surprised by suffering:the role of pain and death in the christian life)并非一剂止痛药,而是一柄外科手术刀。其目的,便是要为读者施行一场外科切除术,彻底割掉那个早已坏死的幻觉,即,以为基督教信仰是一张通往风平浪静之旅的门票。

作者史普罗怀有一种大无畏的仁慈,他敢于直陈真相。他一把扯开人们紧紧裹在身上的那张薄薄的安全毛毯,一把揪住我们脖颈后的软肉,毫不留情地把我们直接拖进风暴的中心,并喝令我们抬头、去凝视那位始终掌管风暴的君王本身。

一、为何“感到惊异”是如此荒唐

这本书的书名直译本身,就诊断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属灵病症。《因苦难而惊异》!若因苦难而惊异,倒不如去惊异于水为何是湿的,鱼为何有骨头,因为苦难本就是人生的常态。现代世界,早已被人类历史上堪称“反常”的富足与安逸麻痹了神经。人们被各路版本的成功神学悄悄地洗了脑,深信那个谎言,就是:你若是好人,悲剧就该与你绝缘 。

于是,在这种认知里,苦难成了一场“意外”,一条人生主干道上奇怪的岔路。

史普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拆掉这座用纸板搭建的、建立在沙土之上的虚假盼望城堡。他把我们的目光重新引向圣经。从约伯的哀嚎到耶利米的哭诉,从众使徒的颠沛流离到教会历史中无数殉道者的血迹,你会发现,信仰的生命,从来不是一场花园里的漫步,而是一次穿越敌占区的强行军。就连使徒彼得,也曾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告诫信徒:“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倒要欢喜。”

不要奇怪。就这四个字,便将那份自欺欺人的幻觉撕得粉碎。基督徒不是斯多葛派,不会假装感觉不到苦难的痛击。恰恰相反,我们能完全感受到疼痛。因为我们是信仰的现实主义者。我们知道,上帝的应许从来不是挪去肩上的重担,而是那担子永远不会将你压垮。原因简单而惊人:因为那位君王自己,正与我们同在,亲手扶持着每一个扛重担的人。

二、那来自君王耶稣基督的慰藉

于是,顺着这份“苦难是常态”的认知,我们便一头撞进了基督耶稣信仰那伟大、辉煌,却又极具冒犯性的吊诡之中,撞向了那个在现代人听来如晴天霹雳的真理:上帝绝对的主权!这便是史普罗在全书中反复敲响的定音鼓。

我们,出于一种胆怯的善意,总想替上帝的“美善”辩护,总试图把祂从苦难的“罪责”中解救出来。我们将痛苦归咎于宇宙的随机性,或是魔鬼的诡计,又或是人的自由意志,言下之意仿佛在说:上帝是一位用心良苦的君主,只是祂的王国不幸失控,管不住魔鬼,也拦不住意外。史普罗对这一切嗤之以鼻。他如圣经所启示的那样坚称,那位掌权的上帝,是真正全然掌权的上帝。亨通的日子与遭难的日子,都同样出自祂的手。

可问题来了:一位至善的上帝,怎能不仅“允许”苦难发生,甚至主动“命定”我们经历苦难?对此,史普罗没有提供任何讨巧的公式。他只是带领我们回到圣经,重温圣经里那些宏大而粗粝的故事。

他指向约瑟的故事,当约瑟面对曾经卖他为奴的哥哥时,哥哥们满心愧疚,约瑟却说出:“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听出这句话里令人屏息的含义了吗?上帝不是在事后被动地收拾烂摊子,而是在哥哥们的恶毒计划、在约瑟的苦难经历中,亲手编织着祂自己完美的计划。他又指向那个生来瞎眼的人,祂的门徒问:“是谁犯了罪?”耶稣却彻底否定了这个“苦难等于犯罪惩罚”的前提。祂说:“这人一生的黑暗,只为一个目的: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连个人一生的黑暗与悲剧,竟也是上帝预定要彰显祂荣耀的舞台。

基督徒最终极的信靠,从来不是信靠一个能完全理解的计划,而是信靠一位我们能完全信靠的“祂”。在这个充斥着“无谓的悲剧”这种说法的世界里,基督教发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宣告:最终,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无谓”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能逃脱那位至高掌权者的手心。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真理,却也是这宇宙间,唯一能让人的双脚在大地化为流沙时,依然有处可站的真理。

三、苦难,一种神圣的骑士精神

在这块主权的基石上,史普罗构建了一座彻底颠覆现代人情感的观念大教堂。他大胆宣告:苦难,并非一场不幸的意外,而是一种神圣的呼召。

人们总把呼召和牧师联系在一起。但史普罗打破了这种狭隘的认知,正如上帝呼召我们去工作、去组建家庭,祂也会根据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呼召我们去承受特定的苦难。他甚至说,死亡,是我们从上帝而来的“最后的呼召”。

这个视角,瞬间重塑了人在痛苦中的身份。我们不再是命运的受害者,而是被征召入伍的“士兵”。我们的苦难,被赋予了神圣的目的。为了不让这听起来像个空洞的神学概念,史普罗分享了他父亲的故事。他描述父亲如何因一连串中风而衰弱,瘫痪的面容、含混的言语。但在这悲伤的景象中,最耀眼的不是忧愁,而是父亲那安静的、如士兵般的威严。没有一句怨言,只是日复一日,拿起放大镜,安静地读他的圣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而他对17岁的史普罗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保罗的临终之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正是这样的生命见证,让“苦难是呼召”不再是一条冰冷的信条,而是一个可以活出来的、滚烫的真理。

四、穿越幽谷,那真实无匹的童话

但史普罗没有将我们遗弃在死荫的幽谷。他深知,信仰的故事从来不是一出令人绝望的悲剧,而是一出喜剧,是那种最古老、最宏大的喜剧。其结局,是一场婚宴。而那个让所有关于苦难的讨论不至沦为残酷胡言的锚,便是基督耶稣复活这一坚硬、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倘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的信仰便是枉然。但正因为祂真的复活了,因为那座坟墓在事实上、在荣耀中,是空的,死亡本身,便已被击中了要害。我们所盼望的,不是某个缥缈的灵魂归宿,而是一个被更新、被修复的、真实得可以触摸的新天新地。

一个“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的地方。

正是这最终的异象,赋予了我们此刻经历的一切苦难以终极的意义。这让保罗才能以惊人的信心宣告,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他不是一个痛觉迟钝的人,他只是一个校准了正确视角的人。他看见了信仰故事的结局,并且知道,那最后一章的喜乐是如此真实、如此巨大,以至于可以回过头来,将此前所有的苦楚,都重新定义为“至暂至轻”的操练。

这本书,是一本为一场我们必将参与属灵战争所准备的航海手册,是一本应在风和日丽时阅读的书。因为风暴,是人生无可避免的一部分。就像航海总会遇到风浪、人生也总会遇到苦难。等到飓风来袭才想起去寻找船锚,那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了。

现在,就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听从这位属灵老船长的指引,检查我们的缆绳,确认我们的航向,确保那关乎上帝主权与永恒盼望的真理,已深深锚定在我们灵魂的基岩深处。

如此,当苦难再次来临时,我们或许依然会流泪,但将不再为之惊异。因为我们会清楚地知道,那呼召我们进入风暴的,正是那位掌管风暴的;那引领我们行过死荫幽谷的,正是那位应许在幽谷彼岸为我们预备了永恒家乡的,我们慈爱的天父。

我们终将明白,那最深的伤痛之处,正是上帝预备要进行祂最荣耀重建的地方。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