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的主日崇拜结束后,通常会安排弟兄姐妹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大家会分享自己听道的收获、生命近况,以及需要悔改之处。讨论尾声,组长会带领每位组员分享近期的代祷事项。
过去半年,我留意到弟兄姊妹代祷时,提及的大多是当下之事,诸如正在面临的官司、身体疾病,或者为婚姻、工作祷告。这固然很好,因为上帝喜悦我们在每件事上祈求祂的带领与帮助。然而,长期 “为事情祷告” 的模式并不健康,这种聚焦事情的祷告,很容易使我们陷入 “利用” 上帝的试探,只因关注事情成败,而忽略了上帝的心意。
如此祷告,若一段时间后,上帝未按我们所求的成就,我们便容易对祷告失去信心,甚至不愿再祷告。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对祷告的态度就错了。祷告的真正目的,是寻求上帝,而非要求上帝。
当我们为自己祷告时,往往想到的是当下面临的处境与困境,进而迫切地为自己的艰难祷告。但我们可曾想过,这一切不都在上帝掌管之中吗?当上帝允许这些环境临到祂的儿女,这位能调动万事的天父,关注的难道不是我们的生命与内心吗?上帝改变一件事轻而易举,可要改变我们的心,却需祂的儿子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
上帝要改变我们的生命,如同试炼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历经四十年试炼与训练,使他们的生命从悖逆走向顺服,这也是上帝对我们的心意。所以,祷告时,我们应更多看到事情背后上帝的心意,看到自己生命中需要破碎与成长之处。
我认为,我们为当下面临的事情祷告固然是需要的,但比为事情祷告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生命祷告。记得有位姊妹在小组讨论中潸然泪下,她说多年来与婆婆同住,因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同,矛盾不断。她在小组中说:“我要为婆婆祷告,我想和她分开住。” 我认同姊妹为困境祷告,可我对她说:“姊妹,想想看,为何上帝让婆婆与你同住,让你照顾她?这是否是上帝为你量身定制的功课,其中是否有你生命需要反思与成长之处?” 姊妹听后陷入沉默。
一周后,她对我说:“你上次的话,我思考了很久。当我把重点从婆婆转到自己身上,才发现我并非甘心乐意服侍上帝。我虽在头脑里相信,无论做什么都为上帝,都在服侍主,可看到婆婆时,内心却不情愿服侍。而且,我表面尽着儿媳妇的责任,心里却对她充满苦毒和愤恨,没有带着从主而来的爱服侍她。所以,比起求主让婆婆搬出去,我更需要为自己的生命祷告;更需改变的,是让我的心回到主面前,拥有服侍主的喜乐和被主服侍的恩典。”
通过这次小组祷告经历,我们看到,祷告的本质是为自己的生命祷告,为自己与上帝的关系祷告。真正的平安和喜乐,并非来自自身感受、环境好坏或他人表现,而是唯独来自与主的关系。
后来,我们在同工会上探讨这一问题:如何重新看待弟兄姊妹只为事情祷告,却不为生命祷告的现象。我们讨论后认为,我们确实应为面临的事情祷告,因为上帝喜悦我们依靠祂。但我们在祷告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事情,过于注重结果,想要操控事情,却忽视了上帝真正在乎的是:世界会过去,事情也会过去,但我们与祂的关系将存到永远。上帝真正在乎的,是我们与祂的关系,以及我们的生命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
所以,当上帝借事情雕琢我们时,其心意是让我们生命成长,从关注和爱慕必朽坏的,转向关注和爱慕那真正不朽坏、能存到永远的财宝。在教会生活中,我们开始鼓励弟兄姊妹在个人分享后,着重分享事情对自己生命和与主关系的反思,思考自己需要悔改和成长学习的功课。当我们向内审视自己,会发现信主多年,真正需要改变和成长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与主的关系。
当教会弟兄姊妹在这种关注下讨论生活和祷告时,我们心中满是喜乐,因为发现真正捆绑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在基督的爱里被洗涤、释放、更新时,即便眼前环境未变,我们也能因基督不变的爱和恩典产生无尽的喜乐,这让我深感安慰。
所以,在之后的祷告会中,我们都会提醒和鼓励弟兄姊妹分享自己生命的近况,借近期经历,一同思考主在这件事上的心意,更多求主光照我们,让我们看到祂要借此让我们学习的功课,以及生命应有的转变。当我们将祷告焦点从事情转向自己的生命,就越发明白,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处理自己与主的关系。当环境暴露我们内心的小信、悖逆和骄傲时,我们便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求主挪去环境,而是再次看见基督的爱,生出与主关系更加亲近的渴望!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