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位长辈谈到婚姻的事。一位阿姨谈到她对自己儿媳妇的要求,也是她给儿子择偶的标准:(1)必须是主内的,否则无法信任对方的人品和属灵生命;(2)要有稳定的体面工作,因为儿子是有编制的教师;(3)家庭条件不能太差,要和他们家门当户对;(4)女方父母素质要好,最好有退休金;(5)要顾家,会过日子。
这些要求看似不是特别苛刻,但组合在一起就显得相当高了。我半开玩笑地说:“阿姨,别说在我们小县城,就是市里的教会,符合这些条件的姑娘也不多见啊。”她儿子也无奈地说:“您这一个接一个的条件,让我怎么找对象啊?”最后阿姨妥协道:“实在不行,至少必须‘属灵’,这一点绝不能让步。”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属灵”真的应该是择偶的唯一标准吗?
一、属灵生命需要时间成长
“属灵”是弟兄姊妹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敬虔生命的词汇。信徒希望找一个属灵生命成熟的配偶或者儿媳(或女婿),这本是好事。但我们必须明白,属灵生命是需要时间成长的。不论是年轻人找对象,还是父母为子女择偶,当事人往往都还年轻。虽然年龄不能完全决定属灵生命的成熟度,但多数年轻人信主时间不长,属灵操练可能也不多,很难达到长辈期待的“特别属灵”的标准。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年轻人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可惜很多人急于求成,非要找一个现成的“属灵模范”,这在现实中确实存在难度。
二、属灵生命重要,品格性格同样关键
当然,符合高标准的人并非完全没有。但我们要注意,“属灵”只是衡量信仰生命的一个维度,而非人的全部。有人认为只要爱主、追求主就够了,但这样的标准可能过于单一。选择配偶不仅要看属灵状况,还要全面考察对方的品格和性格。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品格和性格特点。一个温柔、忍耐、懂得体谅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处理婚姻中的冲突。此外,责任感和家庭观念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只看重属灵层面而忽视这些实际品质,可能导致婚后生活的不和谐。毕竟婚姻不仅是灵里的契合,更是日常生活的磨合。因此,在寻找合适的伴侣时,要全面权衡,既要看重属灵追求,也要重视品格修养。
三、属灵重要,合适更重要
现实中,有些人确实很好,但不一定适合我们。婚后,即便是生活习惯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引发矛盾,比如作息时间、饮食偏好、消费观念等,这些都是判断双方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
有些人婚前忽视这些细节,认为爱情和信仰能克服一切差异。然而现实往往更复杂。双方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和家庭文化都会深刻影响生活习惯。如果这些差异婚前未能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就可能成为婚后矛盾的导火索。因此择偶时,除了属灵层面的契合,还要花时间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确保在重要问题上能协调一致。婚姻是一生的承诺,需要建立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
四、婚姻是彼此包容的旅程
其实,婚姻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彼此包容。如果双方都能互相体谅,这样的婚姻自然会幸福美满。若一味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矛盾就在所难免。
真正的包容并非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在坚持与妥协间找到平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但婚姻的意义在于共同成长,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成为另一个自己。当面对分歧时,双方需要以祷告的心寻求主的帮助,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理解和接纳彼此的差异,这样才能建立稳固和谐的婚姻关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