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生不仅要学习圣经和神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待人处事的智慧。
上周我到一间教会带领培灵会,因为要讲一整天,中午就留在那里与同工们一起用餐。吃饭时,教会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神学毕业生(为人老实)只顾低头吃饭,全程都没有主动为大家倒水或递饮料,直到别人举杯示意时,他才应付一下。期间教会负责人委婉提醒了他两三次,他才后知后觉地拿起杯子。更让我意外的是,下午聚会刚结束,他连招呼都没打,拎起包就走了,仿佛他才是外请的传道人。
这件事让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神学生,参与教会崇拜、学习圣经和神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基本的待人接物也不可忽视。否则,不仅容易让人觉得格格不入,也可能影响圣工的顺利开展。
不能将注重“为人处事”归为不属灵范畴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注重为人处事是“不属灵”的表现,他们强调:“不需要注重这些世俗的做法,与其花时间在这些事上,不如专心敬拜主,这才是讨主喜悦的。”这样的说法是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强调的是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并没有要人过分地玩弄权术。若只追求表面关系而缺乏真诚,那也偏离了信仰的本质;但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待人礼节都不顾,恐怕也会影响日常的服侍,不利于与教会同工的和睦相处。
合宜的待人接物是基本的常识,也是礼貌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都讲究分寸。就拿饭桌礼仪来说,不同地方都有各自的规矩。比如我们这里,以往宴席上一定会摆一盘鸭蛋冷盘,那个位置是上席,旁人不能随便坐。如今虽然不再讲究“鸭蛋盘”的规矩,但座次依然分明:正对房门的是主位,左右是陪席,靠近门口的则是末席,通常由负责招待的人就座。
那天用餐时,这位神学生本应该坐在末席,却一开始就坐在了主位旁边。按理说,应该等负责人安排座次。结果不得不请他换位。入座后,他也没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事,负责人几次暗示无果,最后只能亲自动手张罗。
在教会服侍,是需要与人同工的。只是会讲道还远远不够,若连最基本的待人接物都不懂,不仅会让同工为难,更会影响事工的开展。
懂得为人处事之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与人同工
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确实能增进彼此的关系,使侍奉能够开展得更加顺利。某教会的负责人王弟兄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今年四十多岁,很懂得处事之道,待人谦和,处事周到细致,深受各位同工的敬重。凡是他负责的事工,都能妥善安排,使教会各项事工得以顺利开展。而在他之前的负责人虽然热心,但做事太直,不懂变通,导致很多原本美善的事工难以推进,最终只能搁置。
侍奉不仅是圣经和神学知识的竞赛,还需要在待人接物上彰显基督的样式,更需要学会彼此理解和宽容。如果我们忽视这些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很容易给人留下傲慢无理的印象,无助于事工开展,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