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服侍的十年间,我逐渐领悟到,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信念——那种深刻而坚定的信念。这种领导力特质源自塑造我们身份的核心信念,并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信念不仅是我们所坚守的,更是紧紧抓住我们的力量。若没有这些根基性的信念,我们会容易迷失,也不知如何领导。
所有领袖在某种程度上皆是如此,但教会领袖对此体会尤深,因为信念正是信仰与门徒生命的核心。我们的信仰始于“信”。《约翰福音》3章16节宣告,上帝差遣独生子耶稣基督,“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当保罗和西拉告诉惊恐的狱卒如何得救时,答案简洁有力:“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信”是圣经的核心命令。基督教建立在不可妥协的真理之上,这些真理一旦被认知,便转化为信念。锚定我们信仰的信念,是我们以生命热情委身之事,即我们的“确信”。我们并非为信而信,而是信福音;我们非迷信信仰本身,而是信基督。我们的信念有实质,信仰有对象。信仰里的确信不仅是对某事的认可,更是坚信其本质性与变革性。我们活出真理,也愿为之而死。圣经强调,确信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希伯来书》作者定义“真信”时写道:“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11:1)。信心是对上帝在基督里作为的完全确信,“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上帝的话造成的”(11:3)。随后他直言:“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11:6)。
换言之,在信靠基督救赎之前,我们须先确信上帝存在、创造并掌管世界。无此根基,福音便无从理解。这些真理占据我们,主导思想。而对基督教领袖而言,确信的力量尤为关键,它构成领导力的本质。
以彼得和约翰为例:基督复活数日后,他们无畏直面犹太公会,拒绝停止传讲耶稣,宣称“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20)。今日的教会领袖的信念同样令其无法沉默,即便面对威胁。
确信解释了首位殉道者司提反的勇气——他直视行刑者传讲福音,深信上帝必保守。保罗甘受鞭打、监禁、海难与殉道,因他确信上帝的信实。早期教父游斯丁(Justin Martyr)带领会众直面罗马当局的屠杀时,致信皇帝安敦宁·毕尤:“你们能杀我们,却不能伤害我们。”这是最纯粹的领袖精神:因为深知基督必称义我们,赐永生给我们,于是愿为信念而死。今天的基督徒,多数人无需经历上述的考验,但信念在领袖生命中的功用始终如一。我们深知这些真理至真,甘愿为之而活,必要时也为之而死。
我们看到,真正的领导力关乎确信。领袖固然需关注战略、愿景、团队建设,但其心灵的核心必由信念驱动。不少牧者的信念型领导力典范多来自历史。十六世纪改教家马丁·路德坚信圣经权威,无畏立于审判他的宗教法庭前,直面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宣告:“我站在上帝面前,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上帝亲自坚固我。 ”这句“这是我的立场”是信念型领袖的宣言。路德不仅愿坚守,更愿引领教会踏上勇敢的改教之路。
曾经看过《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这部片子,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的形象深植我心。作为王国大法官、亨利八世密友,他因拒绝承认国王高于教会而被处决。临刑前,他对人群说:“我至死是国王的忠仆,但首先是上帝的仆人。”正是此类信念改变一切。可悲的是,今日许多领袖对自己的信念模糊不清,或缺乏明晰的确信驱动。多少领袖愿为信念而死——甚至为信念而活?
领袖可分为两类:徒有职位的,与持守伟大信念的。生命短暂,无需关注那些立场摇摆、追逐潮流、不断试错却无深层信念的领袖。我也常常提醒自己,愿成为以信念立命的领袖,因我的确信而带来改变。纵观历史,信念型领袖与投机型领袖的差异昭然若揭: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因确信反抗苏联暴政;里根总统顶住压力在柏林墙前高呼“推倒这堵墙!”;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监狱写下著名书信;曼德拉在罗本岛狱中为同胞点燃希望。
不难发现,那些受人爱戴的领袖,皆对生命、自由、真理、尊严怀有坚定信念。信念型领袖的行动力源于深刻的确信,他们的热忱感染那些追随的人,并促成一致行动。教会领袖也当如此,不该满足于次等追求。职位与头衔比墨迹更易褪色。带家人游览一历史纪念馆,见无数昔日权贵湮没于历史大潮之中,如今让人记起的实在不多。
试想:美国总统被视为世俗领袖的巅峰,但多少人能说出47任中的10人?让人纪念的,永远是那些以信念立命之人。
我们也要看到,真正的领导力是将正确的信念付诸行动。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或口号,而是将内心的确信转化为实际的决策和行为。领袖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语,都应反映出他们所持守的信念。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今许多所谓的“领袖”仅仅停留在管理的层面,他们擅长组织、协调和控制,却缺乏深层的信念和使命感。没有信念的人可以管理事务,却无法真正领导人心。管理关注的是效率和秩序,而领导力则关乎方向、异象和生命的改变。
对基督徒领袖而言,信念尤为重要。我们不仅是在领导一个组织或团队,更是在牧养神的群羊,肩负着属灵的责任。若不能深深扎根于基督的真理,我们便无法以忠于基督的方式有效领导。基督教的领导力不是靠个人的才能或魅力,而是建立在对神的信靠和顺服之上。正如耶稣所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翰福音15:5)。若不先忠信于神,我们就无法忠信地领导他人。基督徒领袖的生命必须与基督紧密相连,才能带领他人走向属灵的丰盛。
我时常提醒自己:教会领导力的起点不在领袖自身,而在上帝启示的永恒真理。这些真理不仅是信仰的根基,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塑造价值观和驱动行动的核心。圣经是神的话语,是我们一切信念和行动的指南。作为领袖,我们必须不断回到圣经中,让神的真理塑造我们的思想和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神的眼光看待世界,以神的心意带领他人。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5中勉励信徒,福音临到他们“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这提醒我们,基督教的领导力不仅仅是靠言语或技巧,而是依靠圣灵的大能和充足的信心。因此,深切盼望每一位基督徒领袖都能“以充足的信心”带领教会,牧养好神的群羊。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时代,基督徒领袖更需要坚定信念,持守真理,并以信心和勇气带领神的百姓。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领袖,不仅为神的国度带来改变,更为后世留下属灵的榜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