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基督徒的困境——知道,却做不到

作者: 洪道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21 10:16:06
分享与播放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基督徒时常发出无奈的感慨——“这些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还有的说,“教会里面所讲的那些大道理对我已经没有用了,我需要的是具体的东西,如何将我从我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如果这些感慨、呼声并非个例,如果传统教会基督徒的流失跟他们对讲台供应的失望有关,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认真面对这个问题。也许这就是传统教会的基本处境之一,她对生活在种种压力底下的信徒失声了,也因此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但那些流失的信徒去了哪里呢?如果他们只是换了一个传统的教会,那么在那里还会有同样的问题;但如果他们去了信仰方面比较偏激甚至不纯正的教会,那么他们即便在信仰与生活之间找到了出路,却仍是不值得。故此,本文也呼吁那些在传统教会中感到失望的家人们,不要因为教会的软弱而失去耐心;与其选择离开,还不如为教会多多祷告,求主使讲台能流淌出生命之道。

一、让经文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挂钩

这个问题的根源,乃在于传道人所宣讲的经文让听道的人感到陌生;以及让他们觉得讲台的信息跟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对于这个问题,信徒们固然感受到了,其实作为传道人又何尝不知道呢?但要让经文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挂钩,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先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难处有多大。在小组聚会中,我们发现当信徒们在分享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刚开始读读某段经文,讲讲这段经文的意思;但过不了多久,就开始分享一些与本段经文完全无关的事情。对于这段经文该如何解释、如何应用等,常令我们无话可说;但对于具体的生活、见证、经历等内容就有很多话可以分享。这说明经文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确存在着差距;而身为传道人的我们,却无力将这种差距缩短。这直接导致信徒不那么愿意花时间听道,因为对他们来说,“听道”的实质就是在“听道理”,而“道理”他们都懂。

作为牧者,笔者完全明白信徒们的困境,因为他们的思维完全是从自己的问题出发,他们一心想从圣经中找到答案。他们的哲学基本上是一种“实用主义”。作为传道人,笔者也明白传道人的困境,因为传道人的基本信念是“经本主义”。一般来说,传道人普遍相信唯有上帝的话能供应人的需要,解决人的难处。其实,信徒们也相信这一点,但两者对这一点的理解还是有所不同。

信徒们基于实用主义的考量,他们对经文世界是什么不太有兴趣了解,他们只是想要简单地将相关经文拉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与他们的生活发生关联。故此,他们更喜欢经句式的信仰。而传道人则不同,传道人相信上帝的话能解决人的难处,是因为他们相信经文世界本身就能提供答案。尽管如此,他们对经文世界的解读却无法满足信徒的期盼。这提醒我们,从经文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路并非是自然而然铺就的,其中的鸿沟的确存在,而这条鸿沟需要身为传道人的我们去尝试填满。

二、传道人需要双向思维——从经文世界到现实世界,从现实世界到经文世界

也许,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一种双向思维,即首先我们还是要秉持从“经文世界”到“现实世界”的信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尝试如何从“现实世界”返回到“经文世界”这条逆向之路。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对于从“经文世界”到“现实世界”之路,一般来说,我们会先透过还原经文的相关背景,对经文进行文法分析以神学性地规范这三者来对某段经文进行全面的解释,然后针对其中的某些点进行应用。

但从“现实世界”返回到“经文世界”这条逆向之路却不是这样。因为这条逆向之路,需要我们先去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疑难杂症,然后从那些疑难杂症出发去到“经文的世界”中寻找相关的答案为此,我们可以试举一例进行说明。《创世记》4章1-16节记载了在亚当的家庭中发生的一个悲剧,即该隐因为嫉妒而亲手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如果从“经文世界”到“现实世界”,那么首先我们会对这段经文有一个详细的解释,重点在于我们需要对该隐是如何从“献供物给上帝”到“亲手杀害亚伯”,再到如何回应上帝的审判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将这个过程尽可能详尽地呈现出来。

然后,我们要从该隐这个人的人生轨迹中寻找现代人的影子。结果我们会发现现代人也存在着类似的一面:比较心理与嫉妒心理、在忿怒的时候听不进劝诫、对亲人冷漠、对上帝不满等等。至此,这篇讲道大概就已经差不多了。不过,即便我们从“经文世界”进入到“现实世界”,我们的讲道仍难以满足信徒的需要,因为他们更关注——我如何能够从那些“比较心理与嫉妒心理”,如何从“听不进劝诫、对亲人冷漠、对上帝不满”的情绪中走出来。但这本身并不能直接从这段经文中找到答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对“现实世界”及“人的困境”作进一步的分析,然后我们再回到“经文的世界”,看看圣经中有没有相关的答案。在上述所提到的罪恶中,我们可以拿“嫉妒心”做一个尝试。该隐因为嫉妒杀死了他的弟弟,而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罪恶。那么我们通常经历到的嫉妒是怎样的?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从我们的经验出发,就不难发现,我们中间的嫉妒主要发生在“熟人世界及相似的群体中”。因为人通常不会去嫉妒一个陌生人,但熟悉的人就不同。因为熟悉,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就有比较。

但一般来说,我们也不太会与那些远远超过我们或远远不如我们的人去比较,我们倾向跟那些与我们的程度类似的人进行比较。比如社会上的同事之间,教会里的同工之间,学校里的同学之间,男性的朋友之间,女性的闺蜜之间等。另外,我们从经验出发,也不难发现,“嫉妒”就是一种“见不得别人比我好”的心理。在我身边的那些熟人,他们越优秀,我就会越感到不快乐。

可是,人为什么总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呢?别人比我好,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损害呢?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损害也许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两个工龄、级别差不多的同事,由于其中一个更加出色,就被提拔了,而自己就因着那位同事的缘故落选了。如果没有他,那么被提拔的就可能是我。这种状况对于情场上的人来说,更是显而易见。

不过,也有可能不会造成实质上的损害。所谓的损害,只是这个人内心里面主观的想法。就如该隐,该隐之所以嫉妒亚伯,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损害,而是由于他在主观上“误以为上帝看不中他,是由于亚伯”。如果没有亚伯,只有他该隐一个人献供物,就不会出现上帝看不中他的状况了。所以说,我们的嫉妒跟该隐的嫉妒之间还是会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那么分析了现代人的嫉妒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之后;接下来,我们必须给人一条出路,那就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胜过嫉妒的罪?

首先,从人的经验来说,嫉妒是很难胜过的,因为人的本性都有自我崇拜的倾向,是倾向让别人欣赏我,而不是让我欣赏别人。除非对方特别的优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否则我总是感到对方不如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许会说,那只要一个人学习去欣赏别人,不就解决了吗?可问题是,我就是欣赏不来,我看到别人比我优秀,就是觉得难受,那该怎么办?

有人说,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承认“主啊,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罪人,我做不到,求主耶稣救我。”但这句话其实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场景中。也就是说,就算我们不对任何一段经文进行解释,就算我们不讲道,只要遇到了问题,都可以运用这个原则。应该说,这个原则是不错的,只是我们需要对这个原则进行扩展。

第一,“我做不到”。的确,靠我们自己,我们肯定达不到上帝的要求,但一句我做不到,并不能让我更深地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自问,“我为什么做不到”以及“我为什么认为我做不到”与“我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算做到了”等等;

其次,“只有求主耶稣救我”,这也对。但我们也要了解耶稣是怎样救我的,以及耶稣会在我这个特定的罪恶中怎样救我。耶稣将怎样救我脱离嫉妒呢?那么我们从创41-16节中能否找到答案。上帝有没有尝试拯救该隐脱离嫉妒?当然有。那上帝怎么救他?上帝在他出现嫉妒后,就对他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如果该隐听进去了,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况。遗憾的是,他选择漠视。

另外,在林前13章,我们看到保罗有一句良言,他说,爱是不嫉妒。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要对付嫉妒,那么就一定要求上帝给我们爱心。求主让我们能爱那个比我们优秀的人,去爱那个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去为他祝福。当我们靠主这样去操练的时候,嫉妒的心自然就会萎缩,而爱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增强。

总结

信徒们的呐喊反映出基督徒属灵生命所存在的挣扎,而这种挣扎与痛苦就连使徒保罗也无法幸免。当信徒们发出,我知道,却做不到的感慨时,一方面是对教会讲台的不满,故此,从教会的层面来看,我们有不容推诿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如何在忠于上帝话语的同时,还能顾及到信徒们真实的处境,如何让上帝的话能有效地进入到听道之人的生命中,在他们里面扎根。

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必要面对的处境。换句话说,这不是完全由讲台的供应不足造成的。就算讲台有着丰盛的供应,就算传道人能清楚地指明面前的道路,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说,他们仍会经历挣扎,他们还会继续出现“知道却做不到”的无奈,因为我们里面的情欲与圣灵是为敌的。

盛足风牧师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罪能使人远离神,神能使人远离罪。我们要与神亲近就必会遭遇罪的阻拦。这是两种力量的拉扯,人在其中又怎会没有挣扎呢?不过,如果我们具有神所赐的信心与属灵的知识,就知道,这种状况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持续性地在灵性上不断地操练自己,就一定可以逐渐走出这种痛苦,而使自己的灵命变得越来越丰盛,得胜起来也越来越容易。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