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属灵”者以为自己站在信仰的“高度”,是很有爱心和能力的人,乐意在教堂聚会之后接待弟兄姊妹,教训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
一天,他接待一位衣衫不整、身患疾病、生活需要帮助的老弟兄,他用了许多心灵鸡汤,甚至是经文,和他大谈诗和远方,想帮他告别躺平的人生,试图使老弟兄重新建立对人生的希望。起初,老弟兄并不感兴趣,但听着、听着觉自己好像看到了希望。
“属灵”者高兴极了,问他:“告诉我,你现在最想要什么?”
老弟兄急切地问:“能实现吗?”
属灵者说:“当然了!”
老弟兄高兴地拉着属灵者的手:“我早晨就没有吃饭,你中午请我吃顿饭吧!”
“属灵”者:哦,那祷告吧……
以上看着是个笑话,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主内一些真实的情况。
我们会不会想到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使何许人也?当主前150多年时,有许多犹太人接受了希腊文化及其宗教风俗,不愿遵守摩西律法,因此有一派人兴起,对这种文化排斥与反抗,定意要使人谨守摩西的律法与古人遗传的规条。犹太人见他们如此虔诚热心而称之为法利赛,这三字就是分别的意思。他们既在民间大得尊荣,便多骄傲,自高自大,自以为义(参见马太福音23章1至7节、28节)。法利赛人重外貌和仪文,有外表的敬虔,无内心的实意,所以亦被主所责备,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马太福音23章5节、13节、27至28节)。主耶稣在世时,多次批评法利赛人的虚伪,他们口头上遵守律法,内心却缺乏真正的敬虔和爱。因他们时常反对耶稣,而成为谋害耶稣之一党者等。福音中说,耶稣痛斥经师和法利赛人,说他们“只说不做”,“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叫人看见”,爱出风头。
这就应了中国那句话:口惠而实不至。正如一位基督教领袖指出:“表里不一是非常危险的,需要警惕。我们也有这样的危险。表里不一危及我们见证的真实性,以及我们的可信性。”
我们基督教教义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中国传统道德中也是讲“听其言观其行”的。在基督里的爱,强调的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或情感的表达,更是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和证明。当传道人面对需要帮助的肢体,如果仅停留在“祷告吧”这一层面,而没有后续的实际援助,这确实与主耶稣所强调的爱的真谛背道而驰。当传道人或者任何信徒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简单安慰,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去帮助,这与法利赛人的行为有何异?这样的“爱”是空洞和虚伪的,缺乏真正的力量和效果。
有些所谓的道理或心灵鸡汤可能会显得空洞或无用。这些道理往往基于个人的经验、观察或总结,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或所有情况。有时候,这些道理更像是一种安慰剂,能够暂时缓解人们的情绪,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是在基督里真正的爱。因为有的心灵鸡汤是基于过去的总结,或是基于过去的痛苦得出的,也可以说是一种马后炮式的总结。唯一的用处就是引起人们的同感,激发人们的情绪。就如我们当地一句俗语:“不吃饭能把人送出二十里地”,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当然,教会也好、传道人也好、弟兄姊妹也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够帮助和解决的。我们这里说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而不是脱离实际。
几年前,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姊妹在聚会后拉着我的手说:你可得好好写写我们教会的弟兄姊妹啊!我就一个人,租一个小房,下雨还漏。教会班组的同工们帮助我维修房屋,还给我加了锁头、给了我好多的衣物,你看看我的衣服多“时髦”。
这就是真正在基督里的爱,没有虚伪,只有实实在在。“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因此,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仅要在言语上表达爱,更要在行动上体现爱。这包括但不限于:为需要的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陪伴他们渡过困难的时刻,倾听他们的困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安慰和鼓励。正如雅各书2章14—17节所教导的:“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阿们!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同样,没有实际行动的爱,口惠而实不至,也是空洞和无效的。
这里,我们要说:在主内要拒绝口惠而实不至,那些虚伪的言论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敷衍的口头的“爱”。“谁对穷人的哀求充耳不闻,他呼求时,也不会得到应允。”
那么,作为传道人、主内的弟兄姊妹除了实际的物资等方面的帮助外,也有语言上的安慰与抚慰,这是爱的两个方面,即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这也是一种实际的帮助。在我们的信仰中,言语被认为是具有力量的,可以带来治愈和安慰。“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往往有的时候在物资、金钱并不匮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疾病、心理受伤害的时候,哀恸、忧伤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而并非金钱物质可以解决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也是传道人的职责所在:“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以下的几项工作:
倾听:在与弟兄姊妹交流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倾听。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这往往是很重要的。
鼓励:人人都需要鼓励。要用正能量积极的话语来鼓励他人,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勇气。提醒他们上帝的爱和恩典,以及他们在信仰中的身份和价值。
安慰:在我们的肢体遭遇困难和痛苦时,用温柔的话语来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上帝和我们会陪伴他们渡过这段艰难时期。
代祷:这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一句“祷告吧”就万事大吉。“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他人的需要和问题向上帝祈祷,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可以邀请他们一起祷告,共同寻求上帝的帮助和指引。
分享见证:“ 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分享自己在信仰中的经验和见证,让他人看到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知道以马内利。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相信上帝也会在他们生命中施行奇妙的工作。
保持联络:在弟兄姊妹需要帮助时,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络,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以上这些和虚与委蛇的心灵鸡汤、口惠而实不至不是一回事,也是实实在在的爱,因为语言的爱,往往是物资、金钱代替不了的,“ 智慧人的劝戒,在顺从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环和精金的妆饰”。
在基督里的爱,是一种深刻而纯粹的情感,它超越了世俗的表象,触及灵魂的深处。这种爱,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承诺,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是一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反面,它要求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人,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我们的爱。
一位老牧师和我分享了她的父亲爱的见证。老人家在世的时候非常有爱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困难年代,他经常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面送给吃不饱的邻舍,而自己的孩子们有的时候却是半饥半饱,用蔬菜来充饥。孩子们有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父亲把香喷喷的玉米面饼子拿给邻居家的孩子,还安慰他们:神爱你们,粮食会有的。
老人家对子女要求很严,经常教导他们要爱人如己,敬畏上帝,今后不管到什么程度也不要违背信仰、违背良心。他的女儿、现在的老牧师在教会是负责人,手洁心清、口碑很好。
这是无私的爱、舍己的爱、真实的爱。
一位传道人吁请信众自我省察:“我们是否努力实践我们所宣讲的?我们在生活中口是心非吗?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吗?”“我们担忧的只是我们的外在的完美体现,还是以真诚的心来照顾内在的生活?”
爱是不加害与人的,爱是恒久忍耐。在基督里,真正的爱要求我们不仅在口头上表达,更要在行动上体现。它要求我们以耶稣基督为榜样,用我们的生命去见证爱的力量,用我们的行为去传递爱的温暖、用我们的爱心来抚慰忧伤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爱才能真实而有力,才能在基督的光照下,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我们不应该口惠而实不至,我们应该拒绝这种行为。“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 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并且认识 神。”
爱是真心真意,爱是爱人如己。
爱是无私奉献,爱是在基督里。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